【楊憲宏專欄】是誰背棄了「蔣經國防線」三不政策?向共產黨妥協?

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Michael McCaul)接受《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 Review)專訪,警告全球,中共正在操弄並介入台灣大選,企圖扶植北京「傀儡」 贏得台灣總統大位,麥考爾更語出驚人認為,馬英九最近前往中國討論北京「偏好的人選」 (preferred candidates),「目的是在不訴諸武力的情況下將台灣與大陸統一」。

麥考爾說:「 如果那個候選人是中國共產黨的首選,那確實讓我有所保留,因為這基本上將是他們安插的傀儡候選人。」麥考爾認為,中國偏好的候選人如果在明年 1 月未能勝選,北京可能將「尋求更積極的回應」,包括封鎖該島。他認為「中國是對手,不是朋友」,提醒日本及歐洲國家要有警惕,甚至要美國和日本「應該針對中國的核威脅進行戰爭模擬,以確保自己準備好做出回應」。

這段話引發馬英九辦公室的奇特反應,「要求麥考爾公開澄清,並正式道歉」並且說「國民黨也應透過管道正式要求美國行政部門與國會部門表態,保證不以不當方式介入台灣的2024選舉,讓民眾維持對美國公信力的信心。」所以,馬英九不但否認中共有意介入台灣大選,而且反過來要求美國表態不介入台灣大選。他的聲明幾乎沒人理會,特別是國民黨也似乎沒打算有什麼行動。

這個新聞引發了一個「你相信誰?」的心理反應。從後續情況看,台灣認同麥考爾的人應佔多數,事實上,麥考爾講的是大多數人的判斷,恐怕連藍營認同者都會這麼認為,因為過去多年來,中共一直企圖介入台灣選舉是事實。而「要求候選人承認九二共識」的統戰技倆,正是中共介入台灣選舉的手段。

中共明目張膽的介入台灣選舉,用文攻武嚇早就不是新聞,麥考爾的談話重點在,美國看不下去,也𣎴能接受,中共「安插的傀儡候選人」參加民主選舉。

以多年來香港選舉為例,從1997年到現在,特首無一不是中共安插的傀儡。即使是有兩人競選,也全都是中共指使。只是台灣民眾十分厭惡中共這種下流手段,只要習近平的黑手敢伸向台灣,台灣選民一定當頭棒喝。2016與2020的大選其實都是習近平企圖介入台灣選舉導致民進黨大勝。

「亡國感」一直是台灣選民的內心警惕,沒有人願意接受中共統治,因此「反共」是多數人的共識。這樣的意識其實來自兩蔣時代的全民教育,「退此一步,已無死所」是蔣經國晚年的座右銘。他因此對中共採取「三不政策」,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因為,蔣經國深知共產政權的邪惡,台灣失去戰鬥力警覺性,踩入「和平談判」陷阱就可能導致「亡國」。蔣經國整軍一向是「不恃敵之不來,恃我有以待之」,他的國防「空優、制海、反登陸」號召「十萬青年十萬軍」決戰境外為對抗共軍侵犯而戰。那時藍營政客有人敢說「選給國民黨,青年上戰場」嗎?恐怕早被逮送「懲治叛亂條例」當匪諜槍決了。

現在中共統戰新的陷阱仍是用「和平談判」包裝,目的在突破「蔣經國防線」,藉由接觸、談判,誘導妥協。結果是,當年圍繞在蔣經國身邊的徒子徒孫全都背叛了蔣經國,向共產政權傾斜。在國民黨主席李登輝總統的時代,因為以蔣經國為師,加上李登輝的日本武士道精神,民主化氣勢如虹,對內排除封建迷信,對外嚇阻專制入侵,經過6次修憲,建立直選總統的「民之所欲長在我心」,從此,台灣中國一邊一國。極為奇詭的是,國民黨曾經有此偉大成就,創造了「民主化台灣」,其遺產卻由本土政權民進黨繼承。國民黨自從2000年之後,反而向「專制中國」西進,與北京同謀「反對台獨」。即使是2008年國民黨拿回執政,仍然沒有回歸「蔣經國防線」,馬英九更在執政後期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踩入「馬習會」陷阱,兩個多月後,國民黨總統選局慘敗。

「蔣經國防線」重不重要?他已經死亡多年,但是到今天問起「哪位總統對台灣貢獻最大」,他的民調仍然高居第一,而且領先其他總統甚多。他的「三不政策」無疑是最重要的遺產。有意思的是,竟是由民進黨奉行。民進黨執政並非完美,甚至多有缺失,看他們過去八年連續兩次在地方首長選舉大輸就知道了,可是在總統選舉卻都大贏,這樣的結果很值得探究。可以看成,棄置「蔣經國防線」的國民黨,已失去了選民在主持國家大政的信賴。選民對民進黨不滿,卻仍然相信民進黨在台灣主權獨立的立場堅定,不會輕易在捍衛國家主權上「下架民進黨」。

這樣的共識已經不只是台灣選民,連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也有同樣的觀察,馬英九的中國行,雖然沒有見到習近平,甚至連北京也去不了,但是,卻被解讀成去討論北京「偏好的人選」 (preferred candidates)」,在喊寃之前,應該先閉門思過,他對得起蔣經國對他的拉拔嗎?

國民黨顯然對於 ,在目前全球戰略清晣情況下如何自處極感徬徨,面對北京戰狼逼人,不能贊同,卻也無從脫鈎,連措辭都窮;面對美國,知道應該維持良好關係,卻一樣歩歩維艱。麥考爾的「質疑」,對國民黨候選人來說,如何應對?恐怕毫無方案可行,做什麼都扣分,扣多扣少而已。代表美國國會的外交領袖有此議論,國民黨要說「對美關係良好」,真不知道該從何談起。

最近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松田康博訪台時表示,中國對台最有可能性的做法是「強制性和平統一」,也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透過軍隊武力嚇唬台灣,並以認知作戰改變台灣人的頭腦,讓台灣感覺被孤立,這時台灣若「出現一個沒有抗壓性的領導人」,就能達成以軍隊威逼和統。他也是意有所指,他講的是不是就是麥考爾所評?大家心知肚明。

松田表示,美國、日本及其他盟國的行動很清楚,就是要「維持嚇阻」。他認為,兩岸戰爭是「信則無,不信則有」,「只有備戰,才能避戰」。這些話是反共ABC,國民黨候選人支持嗎?還是繼續說「不做強國棋子」?自我迷失在美中對峙之間?美國、日本都在用力防止中共滲透、收買、操控台灣政客,並企圖顛覆台灣民主自由,麥考爾此時亮劍,對國民黨來說應該很有「啟示作用」吧?在推出總統候選人之前,先想想:是誰背棄了「蔣經國防線」三不政策,向共產黨妥協?

專欄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