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憲宏專欄】藍白惡鬥下的「三國演義」 假民調嚴重考驗台灣選民的智慧

連續搞了幾個月的藍白鬧劇,互相出招愚弄對方。終於還是露出狐狸尾巴。在野黨未選已經洩漏敗象。

國際媒體報導,隨著談判破裂,兩個主要的反對黨紛紛宣布副手人選。其中國民黨由侯友宜搭配趙少康,民眾黨則是柯文哲與立委吳欣盈搭檔參選。

國際媒體特別點出在野黨聯盟在「電視現場直播下」談判失敗,增加了民進黨取得「前所未見第3任期」的機會,並提到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在今年的民調中大部分時間都處於領先。加上副總統候選人是原駐美大使蕭美琴,讓賴清德的勢頭更露鋒芒。

國際媒體的說法是基於一個假設,在野黨如果合併成一組人,其選票將超過現任執政黨。其實這個假設是錯誤的。2004年國民黨與親民黨的結盟,仍然輸給尋求連任的民進黨。當年連戰與宋楚瑜的搭檔,其實力遠遠超過現有國民黨及民眾黨的組合。事實上,本次在野黨聯盟組不起來,除了相互無誠信之外,最重要的是,他們也都打從心底不相信藍白合能贏。因為藍白合是「因不利而結合」(marriage of inconvenience)的人格扭曲送作堆,最終必然破局,相互不利的情況,結婚不成反成怨偶,「藍白鬥」成了定局。

他們各自有支持者,也不容易操作棄保,未來國民黨與民眾黨之間的嘶殺將十分慘烈,因為經過這場鬧劇,已經沒有什麼餘地。加上「失敗主義」籠罩在兩黨天空,會使得很多支持者哀莫大於心死,覺得打一場沒有希望的選戰,還不如在家睡覺。上屆選舉有「韓國瑜旋風」在支撐,都大輸,這次他是配角,更使不上力。

國民黨找趙少康選副總統是錯誤的決定,要找他出來,就要選總統,趙少康的爆發力才能發揮。侯友宜配趙少康,是要趙少康揹著侯友宜跑,徒增障礙。但來不及了,這是自損實力的錯著,還停掉了趙少康最擅長的節目,折損了「扮演客觀」帶風向的大放送頭。趙少康原可躲在媒體光環下當「假公親」,暗助侯友宜,如今成了「真事主」,講話就打折扣了。他說「將柯文哲打到20%以下,侯友宜就贏了」。恐怕是太樂觀了。他的「媒體金童心態」若不調整好,遲早會出亂子,反而會成國民黨敗陣的罪人。

柯文𠵍選了一位副總統候選人名字諧音是「無心贏」,真的很有材。沒有什麼好討論的。民眾黨並非沒有合適的副總統人選,最強副手是黃珊珊,不然,已經「招降」了黃國昌,就讓他隨侍在側,也比較稱頭。奇怪的是智商157的KP,竟然想不通這個最有利戰法。有可能的原因是,黃珊珊拒絕了,黃國昌看衰柯的總統選舉,只想賺個立委當當。柯的「一意孤行,出爾反爾」是慣犯,在藍白合過程自曝其短,連自家人都看在眼裡,民眾黨已經「利多出盡」,沒有籌碼了,整個黨既沒中心思想,只有信口開河口號,根本沒戰力,在國民黨與民進黨進行「藍綠抓對嘶殺」的過程,很難不被邊緣化。

面對這場「在野大亂鬥」,賴清德指出,民進黨「總統、副總統要贏,國會要過半」,他訂下3項重要任務,第一、是「抓住主流民意」,民進黨一直都贏得眾多民眾支持「繼續執政」,他說「有高達7成民眾不贊成國民黨重回執政,也有高達8成民眾不支持民眾黨執政」。原因當然是兩個反對黨都有紅色共產黨的背景支持。人民不放心。在這樣的情況下,為符合主流民意,民進黨責無旁貸,一定要贏得勝選,選對的人,走對的路,一起扛起國家的重責大任。

賴清德說明,第二、是抓住國家的方向,國際社會非常關注台灣在這場大選當中,人民信賴台灣還是倚賴中國,這兩條路線的選擇。民進黨代表的是信賴台灣,讓台灣在民主道路上持續壯大的方向,有責任讓國家不走回頭路,不鎖進一個中國。這是捍衛台灣價值,抗中保台的再次宣告。

賴清德表示,第三、是目前國際情勢複雜,「台灣禁不起紛亂,也不能內亂」。不管是他或蕭美琴,都有2、30年的從政經歷,也有相當完備訓練,加上總統蔡英文這7年多執政成績斐然,有完整執政隊伍,在複雜內外情勢中,有責任讓國家穩健地前進,希望全黨號召人民以最大的支持,完成總統、副總統高票當選,國會過半目標。

這個目標,並不容易,尤其是國會過半,賴蕭未來必須有「危機感」,民進黨不能因「藍白鬥」而放鬆,因為這種在野黨內鬥,將造成紅色滲透見縫插針的亂台機會,執政的民進黨要在這時候扛起責任,要有「天塌下來 自有我能撐住」的氣勢。

立法院長游錫堃接受媒體訪問時分析勝負關鍵說了大戰略的「危機意識」。他說「這次選舉不管藍白陣營合不合,對民進黨而言都是苦戰,民主政治會有”鐘擺效應”,民進黨一定要非常努力」。他指的是自2000年以來的民、國、民,每八年一次的「政黨輪替執政」,像鐘擺一樣的制式「換人做做看」。

台灣選民正面臨這個「八年魔咒」的考驗。台灣民主的確已經符合在威權國家轉型民主的過程中,民主鞏固的必要過程,美國政治學者杭亭頓(Samuel Huntington)就曾以「雙翻轉理論」(two-turnover test)來做為檢驗標準,意思就是要經過兩次和平的政黨輪替,透過選舉使得統治者願意依據選舉的結果轉換權力,這樣的民主才是穩固。如果從2000年算起,第一次政黨輪替,由國民黨轉民進黨。2008年第二次政黨輪替,又由民進黨轉國民黨。2016年民進黨再度勝選,是第三次政黨輪替了。已經超過「雙翻轉理論」。

「民主鞏固」並非全靠翻轉,也要靠「一黨長期執政」,也就是,一個政黨要有機會執政超過八年。至少要達到12年甚至16年。才可能建立同樣理念長治久安的目標。否則每八年換人做看看,國家建設老是在「換師傅」,恐怕很難完備。

2024年的選舉正是台灣選民要做抉擇,是否應該給民進黨一次機會,超過八年以上的執政,鞏固民主。

不過,從另外的政治輪替,其實「鐘擺效應」已經產生,就是2020年民進黨總統選舉大贏,2022年就馬上發生「鐘擺效應」,國民黨在地方政府選舉大贏了。因此也有人認為,未來,有可能,民進黨長期中央執政,國民黨則佔有地方優勢,也算一種「制衡」。

這都是人民力量的展現,也就是有一些「搖擺票」正在左右選舉結果。那麼這次選舉的關鍵在國會,民進黨能否過半,取決於總統票投給賴清德蕭美琴的人,區域票及政黨票是否一樣投給民進黨?還是有「小鐘擺效應」,分裂投票了?

目前在野黨的大亂鬥,有可能造成,選民感覺「還是民進黨比較可靠」。未來一個月的民調應該很精彩吧!三組候選人的選舉,「三國演義」局勢很詭譎啊!嚴重考驗台灣選民的智慧,因為假民調在大亂鬥中全部出爐了。

專欄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