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憲宏專欄】「邊境開放」要玩真的:10月起就0+7

邊境開放到底何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說法仍然模糊不清。指揮官王必勝説:「待BA.5疫情高峰過後,最快9月底、10月初可以開放」;但又說,「開放邊境不是全都不管,而是一步步開放。」所以到時「3+4」是否改成「0+7」?並沒有答案。

原來總統說要往「開放規劃」的意思,還是「以管制為原則」,這與世界民主國家的開放完全不能比。

邊境開放到底何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說法仍然模糊不清。10月「3+4」是否改成「0+7」?並沒有答案。圖  / 取自桃園機場臉書
邊境開放到底何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說法仍然模糊不清。10月「3+4」是否改成「0+7」?並沒有答案。圖 / 取自桃園機場臉書

開放時間表撲朔迷離 民怨連連

最近,外交部駐外人員返台,不斷反應,很多政要都因為台灣管制太嚴,而且沒有道理,而取消行程。科技界聘來台灣的高科技工程師,要先關在超貴防疫旅館3+1+4天,才能自由,他們抱怨連連。不知道指揮中心耳朶有沒有癢到不行?更不要説許多旅居海外的台灣人已經兩年多回不來,這樣的民怨深埋,對11月的地方選舉結果將有什麼樣的影響?

特別是民進黨在台北市推出原防疫指揮官陳時中參選,在疫情持續封鎖必然對當不當選有重大影響,目前他的繼任者「賭很大」,結果陳時中仍然需要承擔。王必勝說,他希望自己「趕快下台」,是「希望疫情快點結束,民眾生活恢復正常,就可以卸下指揮官工作。」這話說出了他的「焦慮」。

對於何時可以執行「0+7」?王必勝說,「很難預測,因為有太多假設」。但這是科學問題,怎麼會很難預測?他提到,「知道觀光業者很痛苦,應該盡快協助開放,就像是去年6、7月不開放餐廳內用,許多業者撐不住就倒掉,當時指揮中心也很急,顧及業者也需要生活,但是前提要穩定,不然開放了若疫情不好,又再度影響生活,大家不會接受。疫情、經濟、觀光三主軸都要平衡。」在行政院長蘇貞昌指示下,「不會特別專注哪一個」。

這就是政治考慮凌駕科學的「和稀泥」,等於說一堆廢話。他的説法馬上被「打臉」。

蔡總統(中)說要往「開放規劃」的意思,還是「以管制為原則」,這與世界民主國家的開放完全不能比。圖 / 取自蔡英文臉書
蔡總統(中)說要往「開放規劃」的意思,還是「以管制為原則」,這與世界民主國家的開放完全不能比。圖 / 取自蔡英文臉書

邊境鬆綁多次「狼來了」 旅行業者心累

旅行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蕭博仁認為,「業界仍希望能同時開放出、入境,畢竟無論是國外旅客入境、國人出國旅遊再入境,對於疫情的風險都相同」盼政府能重新考慮、調整政策。台北市旅行公會副理事長、昇漢旅行社董事長柯牧洲說,邊境鬆綁已「狼來了」太多次,業界「已不敢相信指揮中心的說法,也不會太期待」。業者認為,10月應該實現檢疫措施0+7,開放跨境旅遊等。

觀光業者有國際視野,當然知道先進國家的「真開放」是怎麼做的。他們的見解比「防疫指揮中心」還要專業。每天開記者會的官員,不要以為「官大學問大」,疫情經過2年了,高手在民間,指揮中心「言多必失」,他們的裝扮專業的故弄玄虛説法,在醫界早就是茶餘飯後笑談了。「狼來了」的民怨還是很客氣的表達

不要説有民怨,連中央部會也不乏有人搖頭,防疫措施如此「沒完沒了」,都期待媒體發揮影響力專業批評。

在陳時中時代防疫以「封鎖」為主,阻絕境外,他所召集的專家都是「封鎖」為出發點的思考,這樣的專家會議,如今面對「開放」顯然力有未逮。應該換血,指揮中心如果真的有「開放決心」,應該重聘專家,為開放設立社會可以理解的明確SOP,根據科學精神,勇於承擔。而不是為自己留後路推責,大搞「模糊不清」。

許多人在過去半年出國,都享受到自由,連口罩都不用戴,也沒事。Covid-19已經流行尾聲,幾個月來台灣的確診者99.5%沒事或微恙,已經清楚了。而且現在受感染者很多人根本沒有感覺,沒有申報,或自己吃傳統成藥就過關。經驗多了會覺得指揮中心太「小題大做」。

年底選舉搖擺票增多 防疫項目成指標

10月開放對台灣民眾來說,是個全新的開始,不論是生活計劃或是商務開發,都已經蓄勢待發。政府必須「有感」,不能口說「開放」,實際是形同原地踏步,打假球。而在選舉熱季,這種情況特別敏感,民眾今年的投票行為,多家民調都發現「搖擺票」增加很多,對政府「滿意度」快被「不滿意度」追上。而其中一項指標是防疫項目,從「高度滿意」滑坡,還在往下探。其原因是,開放政策不明,光說不練,令人失望。

10月起就該0+7。邊境管制快篩陰性就放人。洗手、口罩繼續加強,相信科學,相信自己。這才是執政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