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盛催生健保法、推動原鄉老人照護 獲國家生技醫療發展基金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楊敏盛催生健保法、推動原鄉老人照護 獲國家生技醫療發展基金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楊敏盛催生健保法、推動原鄉老人照護 獲國家生技醫療發展基金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記者宋秉忠/台北報導】前台大醫生楊敏盛除了創辦敏盛醫院照顧桃園鄉親,還在立委任內催生《健保法》,並運用扶輪社資源推動原住民部落老人照護,22日獲得國家生技醫療發展基金會頒發「醫療社會服務終身成就獎」。認識楊敏盛超過30年的國光生物董事長、前衛生署長詹啟賢在頒奬典禮致詞時指出,楊敏盛擔任立委時兼任立院次級團體「厚生會」會長,結合醫界力量提出《健保法》的第一個版本送交立法院,迫使行政院隨後也推出《健保法》的行政院版本,造福全民。

詹啟賢指出,全民健保的實施其實對開醫院的楊敏盛來說並不十分有利,首先是每天看病收的現金不見了,變成由政府代收後再撥付,但「醫者仁心」,楊敏盛還是全力推動了全民健保,造福全民。在兩岸醫界的交往中,楊敏盛也展現了「自信、對等」的高度,詹啟賢指出,在一次兩岸歡唱的場合,楊敏盛竟然點唱了《滿江紅》,當他唱出「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時,全場肅然。在兩岸交流場合,難免出現「你我」、「比大小」的時候,據詹啟賢表示,有一次,楊敏盛在兩岸交流時提到,華人世界不要老是比大小,像新加坡小,就叫「小華」;香港可以叫「新華」;大陸大,就叫「大華」;台灣不大不小,則叫「中華」。此言一出,對岸同業也難置一詞。詹啟賢有寫日記習慣,他還記得第一次與楊敏盛見面後寫下的記錄:「謙謙君子,值得交往」;最後,他送楊敏盛一句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圖/楊敏盛全家福。(記者宋秉忠攝)

頒獎典禮中,國家生技醫療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周松男指出,楊敏盛總裁創辦醫療體系半世紀來嘉惠病人無數,進入國會催生全民健保,回饋母校台灣大學不遺餘力,積極投入國際扶輪公益事業,澤被廣大人群,足為醫者楷模,特頒予「醫療社會服務終身成就獎」,以表彰受獎者畢生成就。楊敏盛總裁發表得獎感言時,鼓勵年輕人要敢做夢、要敢創新,只要有了點子就要往前衝,去實現它。楊敏盛談到當年離開台大醫院、自行創業時開玩笑說,感謝岳家生意失敗,他一個月3千元薪水無法養家活口,所以才硬著頭皮到桃園創立敏盛醫院。

圖/桃園市衛生局長劉宜廉(右一)代表市長張善政恭賀楊敏盛獲獎。(記者宋秉忠攝)

楊敏盛一直將敏盛當成公共財,立志利用醫院的資源服務社會,因此,他在2014、2015年擔任台灣國際扶輪社總會長時,即籌集5千萬元,改善110個原鄉老人服務站的軟硬體,如廚房、照明、衛生條件等。原民會因為扶輪社的「超前部署」,後來才將原鄉老人服務站的預算由9千萬增至14億,服務站的數目也由100多個增至400個。回憶當年頻繁進出原鄉的艱辛,楊敏盛說,正因如此,他才看到台灣山川之美,也因此更加熱愛台灣這片土地;他期許敏盛醫療體系同仁能看到社會各個角落的需要,並伸出援手,讓社會能夠安和樂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