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月娥陪伴女兒小蓁樂觀抗癌!從自責到面對自己的情緒出口 心求「善生」

文/劉育良

圖說1:楊月娥11年來接連照顧4位至親,仍然堅強、樂觀以對。。(余玫鈴攝)
圖說1:楊月娥11年來接連照顧4位至親,仍然堅強、樂觀以對。。(余玫鈴攝)

「我不會忘記2017年9月4日這一晚,原本只是想帶著小蓁去掛急診、看完診就回來,誰知道一進去再出來,就是48天後……」資深媒體人楊月娥心疼才17多歲女兒身體的苦楚,自責醫生給過的提醒卻被自己忽略了,那一夜,楊月娥交雜著心痛與心傷。

那年女兒小蓁讀高三,經常性的頭痛、微發燒、臉色蒼白,尤其嘴唇異常的發白,休息後又恢復常態,也看過醫生,只是反覆著症狀讓楊月娥想說休息就好了,「也或許女兒不想考試的逃避和藉口」,她初期不以為意,直到有天女兒在學校突然看不清楚,她覺得事態沒想像中單純,加上女兒身體有大片瘀青,決定去掛了急診,這麼一回卻換得醫生一句「急診抽血檢查,立刻隔離治療」,觀察後的結果則是女兒罹患「急性骨髓細胞白血病(血癌)」,醫生宣告讓她猶如晴天霹靂,開始長達8個月陪女兒抗癌歲月。

楊月娥基於心疼、又怕女兒禁不起打擊,起先沒對女兒說實情,卻被護理師給爆料。有天,護理師在我們面前說「要化療」,隨即把拍照的細胞照片給女兒看,沒想到女兒淡定一語:「妳看吧!就跟妳說我是真的生病。」又有一次,護理師說「以後可能會掉頭髮!」女兒卻直帥回說「酷!我早就想剔光頭了。」帥氣又自信神情,楊月娥看在眼裡,卻是萬般不捨。

作息規律 不讓女兒變成霸道病人

「就面對吧!」楊月娥告訴自己,但,這四個字說起來容易、卻都是楊月娥椎心之痛的煎熬。在醫院陪伴病床上,自問:「是不是沒把小孩照顧好?是否遺傳到不好的東西?」還好醫生給了中肯回應:「這不是妳的問題,身體本來就有癌細胞。」後,她才釋懷。

圖說2:楊月娥(後)承認自己得知女兒小蓁罹癌的消息,心情是從自責到接受。(楊月娥提供)
圖說2:楊月娥(後)承認自己得知女兒小蓁罹癌的消息,心情是從自責到接受。(楊月娥提供)

又有一天,她買了一串麝香葡萄給女兒,內心閃過「我不知道以後還有沒有機會買給她?」淚珠,就已滑落。她原本想回以對女兒的「彌補心情」,但她後來看到病房中很多小朋友吵鬧、任性、脾氣大、無限上綱,父母卻唯有萬般順從,甚至忽略了其他正常健康小孩的情緒,她瞬時間理性勝過感性,「我不想讓自己的小孩變成霸道的職業病人。」

她覺得一定要細心照顧女兒、但絕對不能寵,於是自勉要把生活規律、也要求女兒恢復和學校的聯絡,「同學之間才彼此有影響力,看她和同學練肖話,有笑容,我很開心也放心,那是轉換注意力的良藥」。

楊月娥覺得,女兒病情的恢復靠醫生,然而她自己的情緒和心情,需要她自己的作息,「維持規律」是基本要求,和學校視訊連線、看同學在做什麼、不可以和同學脫鉤、猶如「情境秀」,楊月娥有感而發:「我們會過度溺愛生病的人,規律是非常重要的,我讓女兒去參加畢業典禮、參加學測、參加身心障礙考試,雖然成績不好沒考上,但就是要女兒維持常態作息。」

圖說3:楊月娥認為不能因為小蓁生病就寵她,要求她生活規律,以線上上課的方式完成學業。(楊月娥提供)
圖說3:楊月娥認為不能因為小蓁生病就寵她,要求她生活規律,以線上上課的方式完成學業。(楊月娥提供)

記得考試成績下來後,求好心切的女兒因落榜而大吼大叫,這時的楊月娥也一時情緒上來,對著女兒發飆:「我不是只有要照顧妳,我還要照顧媽媽,我還要工作,但妳只要把妳自己顧好就好……」母女兩在那一刻,都懂了、也都了解彼此的職責。

重獲新生 小蓁正向分享罹病經驗

小蓁沒有考上大學,這時候出現了一位天使的聲音,「要不要去考台藝大?」此建言彷彿給了一道指引明燈,用兩周的時間準備,而在面試時小蓁真性情流露:「我生過病,有一些啟示,想透過戲劇詮釋。」天份、自信、口條,小蓁成為台藝大學生,更開始她在演藝圈的發光,以及投身癌症公益的善舉,更成為2020抗癌鬥士。

小蓁成為抗癌鬥士,對她是肯定,卻也是再一次的掀開已結痂的舊傷口。在小蓁生病住院期間,楊月娥用照片記錄了她的點滴,沒想到這些照片成了她最好的背景資料,只是,塵封又被打開,說不痛是騙人,「我怎會不難受」而女兒在寫歷程時,彷若又被掏了一次、嚎啕大哭,「我重返現場,打了多少針、吃了多少藥,但我還是要把歷程完成。」

圖說4:已經恢復健康的小蓁(右)成為抗癌鬥士,經常到各地分享自身經驗。(楊月娥提供)
圖說4:已經恢復健康的小蓁(右)成為抗癌鬥士,經常到各地分享自身經驗。(楊月娥提供)
圖說5:小蓁外型亮麗,不但獲得參與魏德聖導演電影《BIG》的演出機會,也於學生製作的作品中現身。(楊月娥提供)
圖說5:小蓁外型亮麗,不但獲得參與魏德聖導演電影《BIG》的演出機會,也於學生製作的作品中現身。(楊月娥提供)

就這樣的一字一血淚,小蓁如願成為抗癌鬥士,她謙卑以對:「獲獎不是光環、榮耀,而是使命,我要去演講,說出另一個有活力、重生的小蓁。也告訴大家,治療很痛苦、但會過去。」記得有次女兒在演講場所,一位老阿公看著她,不捨的說:「這麼少年就生病,可憐喔。」女兒卻一臉笑容說:「阿公,我沒可憐啦!」樂觀、陽光、正向,寫在小蓁青春洋溢的臉龐上。

8個月的治療是漫長的,小蓁目前已完全恢復,只須定期回診,走過這場,楊月娥說就像是一場夢,「我感謝我自己,因為我健康可以照顧女兒,只是我個性拚、好強,一段時間的緊繃壓縮,心急如焚、睡不著覺,我也有了自律神經失調,還好我每周六下午抽出3小時去練團唱歌,在那裡靠歌聲慰藉心靈,得到同儕的協助,我不吐苦水、不怨懟,讓這3小時好好放鬆、好好充電,再去面對下一階段的挑戰」。

這11 年來,楊月娥義無反顧的扛下照顧親人的重責,公公倒下、媽媽倒下、女兒生病、妹妹中風接連而至,她無怨無悔,「比起他們,我沒病、可以照顧,我還怨什麼?每天醒來就是賺到一天,開心把這天過好過滿,我覺得這就是『善生』,活著有多麼快樂。」善生是樂觀的情緒和思維,這會讓病人、以及陪伴病人的親人,更加的正向以對,這會有助病情的復原,只因,「好的情緒是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