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秉儒》臺灣跌倒蘇家又吃飽?!

楊秉儒》臺灣跌倒蘇家又吃飽?!
楊秉儒》臺灣跌倒蘇家又吃飽?!

【愛傳媒楊秉儒專欄】前清秀才、日殖官員、國民政府公務員、民進黨行政院長,接下來呢?

林少貓為臺灣清治時期鳳山縣港西下里萬丹街竹篙濫客家人(今屏東縣萬丹鄉萬全村),後於阿猴(今屏東縣屏東市)經營「金長美碾米廠」,也在阿猴市場中販魚及豬肉,逐漸致富,市場客販多暱稱其小名「少貓」。

林少貓之父曾在阿猴街北勢頭(今屏東縣屏東市)做殺豬生意,林少貓協助其父的生意,結交許多社會人士,在阿猴一帶的商場很有勢力,支配了魚市與豬肉市場。在下淡水縣丞推薦下,台南府知府將他請至台南擔任營官。

清朝因甲午戰爭戰敗,故於1895年清政府依照馬關條約,將臺灣本島、澎湖群島割讓給日本。同年,林少貓接獲此消息後,即散家資,以銀元召募閩南人、客家人千餘人,與七百名排灣族勇士合成抗日部隊,共達兩千餘人,並獲得劉永福之軍火援助。

1896年,『雲林大屠殺』慘案發生,林少貓攻打阿猴日本憲兵屯所。1897年,攻打鳳山、潮州一帶。據《警察沿革志》紀載:「(林少貓)絲毫不害良民,概以屠戮日本文武官員為旨。」林少貓劫掠日本人或親日者的財物後,「且常賑恤附近諸莊,巧售私恩」,以致「人民暗自以少貓為德者甚多,競相掩護其蹤跡。」

總督府甚至稱:「(林少貓)為南台灣最剽悍、最令官憲棘手人物。」但林少貓有私兵護衛,不易拘捕,於是總督府決議招撫,保證林少貓可率領原部兵馬屯田居於屏東麟洛,一說鳳山後壁林(今日高雄小港區)。

據屏東縣萬丹鄉社口村民簡清良的回憶,生於1916年的他,稱兒時在店仔頭聽長輩說:「其在粿葉樹崙的基地還存在,很多人為了攀援林少貓都跟林少貓打交道,有些商人要把東西搬運到鳳山也要插上林少貓的旗幟,以便通暢無阻,有一年林少貓為母親舉行祝壽會時,萬丹加禮濫莊協內林家有三戶富商,也送禮到大崙作為賀禮,並在禮簿上簽了名,後來日軍誘殺林少貓後,這林家三戶也遭受禍延」。

日本人懸賞鉅款,募人暗殺林少貓也不得要領,乃聘熟悉南台情形的臺南廳通譯富地近思處理,請高屏豪商、紳士陳中和、臺南廳許廷光、鳳山廳區長陳少山、阿緱廳區長蘇雲梯等人勸降。

林少貓提出十條要求,後被日本當局接受而發給「十大要求准許書」,遂在1899年5月20日,率部屬卅餘人下山投降,除徵收民稅外,其餘要求皆被日本接納。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二月二十八日,於阿緱憲兵屯所舉行歸順典禮。

1902年5月28日,臺灣總督府幕僚村岡恆利銜兒玉總督之命,抵達臺南混成旅團司令部,召開會議口述總督對討伐林少貓之訓示,以警察隊擊斃林少貓及其他首領為先,憲兵及軍隊為警察後援。

5月30日憲兵、守備隊與警察隊趁深夜包圍後壁林,5月31日上午十時,派警部一名及巡查五名去誘出林少貓至大橋頭,但為林少貓察覺並即刻閉門嚴加防備。5月31日下午2時30分,配置於中廍庄之砲兵開始砲擊,攻擊行動交戰達三小時,林少貓等徒眾不支,自庄之西門逃走。

林少貓化裝為苦力出走,於後壁林住宅約五町處被擊斃,林少貓的侍從林占魁受重傷被生擒,送至鳳山醫院後死亡。壯丁團長林漏太、首領吳萬興、林少貓之妻、林少貓胞弟林必之子林雄與林生等十二名,在包圍行動中遭擊斃。

之後日本採取行動,搜索藉抗日義民的嫌疑犯和跟林少貓親近的人士,據簡清良轉述說,連以林少貓母親祝壽時的禮簿簽名冊都可作根據。大州莊士紳多數都被殺害,被日軍殺害者達到320人。而黃福港的父親因和蘇雲梯有交情所以倖免於難。林少貓拚到1902年被殺。但蘇雲梯1899年就已經以「阿緱廳參事」參與招降,那是日軍登台第3年。招降的前提一定是投降。

三年不到就能完成投降、任官、招降,這蘇雲梯先生人如其名,扶搖直上如攀雲梯,真是不可思議的「順民」。蘇雲梯是蘇雲英的哥哥,蘇雲英則是蘇貞昌的祖父。那蘇雲英的資歷又是如何呢?

蘇貞昌的祖籍是福建省漳州府海澄縣(今福建省漳州龍海市海澄鎮),祖父蘇雲英不但是前清秀才,於日據時代還曾擔任港西中里頭前溪莊莊長、阿緱廳參事、阿緱廳阿緱區區長、高雄州協議員;與財務課長古本廣允、臺灣銀行出張所長石村理則、警部瀧澤豐吉等日本高官交情匪淺,於明治42年(1909年)即獲日本總督府授配紳章。

現今「第一商業銀行」的前身「台灣商工銀行」,在1910年8月12日於屏東成立時,蘇雲英是日本總督指定的創始人之一,所以現在一銀總行二十二樓至今仍掛著蘇雲英的照片,可見當年蘇雲英在日本總督府心目中的份量。1920至1932年,蘇雲英在日本人的支持下連任七屆高雄州協議員。

在日據時代,蘇貞昌的父親蘇啟東遠赴日本讀書,後來因為蘇雲英先生早逝,加上蘇家資產毀於二次大戰的戰火,因此在台灣光復後,蘇爸爸只能擔任基層公務員養家糊口,蘇貞昌先生從小耳濡目染,心中落寞苦悶可想而知。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照片來源:作者臉書截圖。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