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秉儒》願山河無恙 家國永安《逃出大英博物館》

楊秉儒》願山河無恙 家國永安《逃出大英博物館》
楊秉儒》願山河無恙 家國永安《逃出大英博物館》

【愛傳媒楊秉儒專欄】由中國兩個年輕網紅「煎餅果子」和「夏天妹妹」編、導、演出的網路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這部作品於2023年8月30日發佈首集,2023年9月5日發佈第三集大結局,截至9月7日,累計在短視頻平臺抖音獲得了超過2.9億的播放量,相關詞條熱度更是超過10億;影片正片在視頻網站Bilibili(B站)的播放量也合計超過1600萬次,且仍在繼續增長,短劇的兩位「90後」主創兼主演「煎餅果子」和「夏天妹妹」也在作品發佈後,全網平臺累計漲粉超過500萬,並接受官媒央視新聞採訪。

《逃出大英博物館》劇情透過擬人化的「中華纏枝紋薄胎玉壺」逃出大英博物館,想找回家(中國)的路。《逃出大英博物館》全劇共3集,在抖音上已有約2.7億次的點閱率,連中國官媒都表示讚賞,說很高興看到年輕人對歷史和傳統充滿熱情,期待流落海外的中國文物能早日歸還。

《逃出大英博物館》推出之際,「大英博物館」正因重大竊盜案而面臨巨大壓力,位於倫敦市中心的「大英博物館」成立於1753年,以豐富珍稀館藏聞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館藏約800萬件,據統計,其中有約2.3萬件來自中國的文物,約2,000件長期展示,文物囊括新石器時代的石器、仰韶文化的彩陶、商周春秋戰國的青銅器等。早在2021年,即有一名古董商向大英博物館通報有文物在拍賣網站eBay上出售,然而大英博物館卻置若罔聞。2023年8月22日,根據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英國「大英博物館」爆出驚人的失竊案,涉有員工監守自盜,多年來「失蹤、被盜或損壞」的文物可能多達近2,000件,價值數以百萬英鎊計(怎麼好像台北的故宮博物院也曾經發生過?),中國官媒《環球時報》隨後發表以「請大英博物館無償歸還中國文物」為題的社評,要求館方無償歸還所有「以不正當管道」獲得的中國文物,而許多網民也表示「管不好就還給中國吧!」

《環球時報》指出,這並不是中國第一次提出這樣的要求,除了中國以外,蘇丹、希臘、埃及等國,也都曾呼籲大英博物館歸還文物,雖然「大英博物館」聲稱,「大英博物館」是最適合保護這些文化寶藏的地點,然而近日發生的重大盜竊案,已狠狠打臉這個說法;「大英博物館」館長,德國籍藝術史學家費雪(Hartwig Fischer)已公開承認館方並未就館藏不翼而飛的警告採取「應有的行動」,於2023年8月26日宣布辭職,即刻生效。

這部三集的網路短劇,是以一個「想回家」的「中華纏枝紋薄胎玉壺」為主角,她遇到同樣有黃皮膚、黑眼珠的男主角,準備踏上回家的路,故事逗趣且流暢,主角的原型「中華纏枝紋薄胎玉壺」也引發網民熱議。這只「薄胎玉壺」到底算「文物」還是「藝術品」?

其實這是一件2011年由中國蘇州「玉雕省級非遺傳承人」俞挺運用薄胎玉雕工藝創作的現代藝術品,是大英博物館近年來(2017年)最新收錄的藏品之一。2022年7月26日,「大英博物館」官方微博曾發布一條有關茶文化的資訊,其中提到了這把玉壺,但名字不是「中華纏枝紋薄胎玉壺」,而是「青玉薄胎茶壺」。

至於這把玉壺是怎麼跑到英國去的?2017年10月7日有報導稱,蘇州高新區東渚鎮玉雕大師俞挺,收到了大英博物館寄來的感謝信和訪問邀請函,其玉雕作品「青玉薄胎茶壺」被正式收錄為大英博物館館藏作品,計畫於當年年底在英國倫敦正式發布並供公眾參觀欣賞。

而這則新聞,可能是被創作者,兩位「90後」主創兼主演「煎餅果子」和「夏天妹妹」注意到了,所以把這位大師創作的新創藝術品「青玉薄胎茶壺」幻化為擬人化的「中華纏枝紋薄胎玉壺」,她背負著「承先」與「啟後」的使命,乘載著許許多多在當年身不由己,不由自主流落到「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古文物」懷念故土,託付家書的懷想,想方設法逃出「大英博物館」,跟著男主角「張永安」回到中國;完成使命之後,因為其原型「青玉薄胎茶壺」是正正當當受邀成為「大英博物館」的館藏藝術品,所以,她必須重返英國,回到「大英博物館」。兩位年輕編導能有這樣的巧思,著實令人讚賞。

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高達100餘萬件。

另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不完全統計,在全球47國,200多家博物館裡,存放的中國文物至少有164萬件。而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3萬多件,長期陳列的有2,000餘件,是收藏中國流失古文物最多的博物館之一。

「只是這木鏤之軀,承得住偷盜者的歉意,卻載不動故人留連的目光。」願山河無恙,家國永安,所有流落在異國他鄉的中國文物,都能「回家」。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照片來源:《逃出大英博物館》截圖。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