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逵次子楊建辭世 文化界悼念

推動重要作家楊逵之文學價值重見𥌓光的楊建先生,於2月3日辭世。楊建透過一生的努力,讓這個世代得以了解一段重要的臺灣歷史、文學意義。曾受惠楊建先生捐贈大量楊逵文物的國立臺灣文學館,對此表示感謝與悼念。

 

楊建生於1936年,是楊逵的次子、促轉會代理主委楊翠之父、白色恐怖受難者家屬,深知歷史文獻保存的意義,因此,在1998年即大力支持文建會文資中心籌備處提出、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執行《楊逵全集》的編纂計畫,帶領全家族蒐集散落的手稿、文物等資料,提供全集之撰述參考。更難能可貴的是,在全集出版後,他將該批文物全數捐給國立臺灣文學館,促成了「楊逵文物數位博物館」成為臺文館首批數位典藏博物館的資料。

楊建無私捐贈文物,具有高度的視野。其實在臺南新化出生地已有「楊逵文學紀念館」之籌議,但他認為重要史料應由國家級設備典藏保管,以助研究、展覽與推廣,因此沒有私心地捐贈給國立臺灣文學館。而臺文館也回應楊建的心意,花費2年時間將楊逵手稿全數複製,提供紀念館展示之用,為中央與地方館舍資源共享做了重要示範。

他長年奔走在楊逵的生長地新化、奮鬥地高雄、中晚年生活地臺中3座城市,勠力保存楊逵的歷史記憶,他很清楚,其所保存的不是楊逵單一作家的作品集,而是跨語兩個時代的人權史。楊逵與葉陶夫妻在那個時代留下的創傷,也在楊建的歲月裡烙下深刻的傷痕,因此承繼父母堅韌的意志,將這一切黑暗翻轉、攤開在陽光之下。

楊建極盡所能地參與文化工作,總是活力無限。自大甲高工教職退休之後,經常自行駕車南來中往,對於訪問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這位清瘦的長者,時而靦腆,時而開懷地笑、嚴肅地說,談楊逵的人道主義、葉陶的機智,談父母的社會運動。但他卻很少談論自己,不論是被時局壓迫的人生、困苦不自由的生活。他總是沉靜少語,並對身邊親近的人說:楊逵的文物是公共財,楊家樂於分享。國立臺灣文學館十分感念這位長者,誠如其父命名的願望,「重新建立和平快樂的新樂園」,楊建透過一生的努力,讓這個世代得以了解一段重要的臺灣歷史、文學意義。

更多生活相關新聞
2020醫療保健指數排名 台灣全球第1
多家旅行社公告 4/29前陸港澳團取消
食物正確解凍4招 避免細菌大復活
109年大甲媽祖遶境 將於3/19起駕出發
氰化物可治武漢肺炎? 指揮中心駁斥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有話想說?歡迎投稿>>>【Yahoo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