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者籲:將學名藥使用率納入醫院評鑑項目

國產學名藥廠業者表示,期盼政府建立讓國產學名藥能永續經營的政策,不要再砍學名藥價來補貼新藥。圖為最近短缺的降血脂用藥立普妥原廠藥和學名藥。(趙雙傑攝)
國產學名藥廠業者表示,期盼政府建立讓國產學名藥能永續經營的政策,不要再砍學名藥價來補貼新藥。圖為最近短缺的降血脂用藥立普妥原廠藥和學名藥。(趙雙傑攝)

為防將來國內再度缺藥,衛福部擬從健保藥價制度改革著手。其中,《健保法》每年4月調整藥品費用支出目標制(Drug Expenditure Target,DET),讓國產學名藥廠苦不堪言,業者期盼政府建立讓國產學名藥能永續經營的政策,不要再砍學名藥價來補貼新藥;或可將國產藥使用率納為醫院評鑑項目之一,以提高學名藥使用率。

台灣製藥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蘇東茂表示,根據《健保法》第62條規定,若健保藥價支出超出目標值,就得從超出金額中扣除,也就是每年俗稱的「砍藥價」。然而國產學名藥價已被健保連砍10多年,生產成本卻逐年上升,近年來更受大陸封控,以及俄烏戰爭影響,讓原物料上漲,「國產藥廠幾乎快生存不下去!」

蘇東茂指出,台灣健保藥費每年花超過2000億元,其中包含國產學名藥和進口原廠藥。世界各國因應原廠藥太昂貴,都在原廠藥專利期過後,積極發展學名藥,我國也應順應國際趨勢,將學名藥視為製藥主力。據食藥署統計,目前全台有147家製劑廠符合國際標準PIC/S GMP,製藥品質已達國際水準。

蘇東茂說,針對今年缺藥品項,健保署從去年超徵4000多億的稅款中爭取到200多億元,用來補貼數十項不砍價藥品。雖然解決短期的缺藥危機,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既然政府有能力補貼1、200億藥費,為何不每年另立預算來支付新藥或慢箋?這樣健保將來就不用再每年與業者討價還價。

中華民國學名藥協會名譽理事長黃柏熊則指出,公立醫院採購藥品時常對國產學名藥不公平,很多是採分開招標,例如讓多家學名藥廠相互競爭,國產學名藥廠為求訂單,只好砍價因應,最後就是國產藥廠相互殺成血流成河;反觀原廠藥可單獨招標,幾乎沒有對手。

黃柏熊建議,除了應檢討藥價給付制度之外,衛福部也應對公立醫院祭出採購規範,讓原廠藥、學名藥站在同樣起跑線競爭,或將學名藥使用率納入醫院評鑑項目之一,才能徹底解決國內缺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