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右派崛起 歐對中商品限制添變數

歐洲議會大選落幕,初步結果顯示立場中間偏右的歐洲人民黨團(EPP)蟬聯最大黨,過去處於政治邊緣的極右派崛起,波及德國和法國政壇震盪,英國金融時報指出,歐洲議會的最新改選結果顯示,極右派取得的席次明顯增加,使得歐盟對中國商品限制性措施的執行,恐出現潛在變數。

綜合外媒報導,德國總理蕭茲所屬的社民黨遭遇史上最大挫敗;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為首的中間陣營復興黨僅獲15%得票率,馬克宏隨之宣布解散法國國民議會,提前於6月底至7月初舉行改選。

路透分析,地緣政治衝突激化歐洲民眾的不安全感,使極右派在本次選舉大有斬獲。歐洲議會「向右轉」,恐使涉及安全、氣候變遷,以及中國和美國產業競爭等議題的新法案更容易卡關。不過,對歐盟持懷疑態度的民族主義政黨究竟會發揮多少影響力,也要看其彼此之間能否克服分歧並攜手合作。

中歐關係方面,德國之聲客座評論員張俊華指出,儘管歐洲極右派和極左派意識形態有所差異,但在一些具體議題皆傾向中國,雖未明確提及涉中內容,但論點和建議與中國利益一致。

歐洲智庫布魯蓋爾高級研究員艾西亞指出,歐盟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就如何應對中國的議題分歧日益擴大。目前部分中間派政黨希望讓中國遵守全球貿易和人權規則;一些右翼政黨出於意識形態原因反中;而匈牙利總理奧班等其他政黨更為親中。

尋求連任的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過往被視為對中鷹派代表之一,近期加大控訴中國扭曲市場行為和過剩生產,強調準備動用一切可用的貿易工具來保衛歐盟經濟。

另一位對中鷹派的歐洲議會貿易委員會主席朗吉,也贏得連任,他曾經提出警告,北京增加對中、東歐國家投資,可能是為了間接換取對歐洲政治的影響力。朗吉曾於2022年12月初率團訪台,希望加強歐洲議會與台灣的聯繫。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12檔補漲股 外資買不停
13盞多頭明燈 外資敲進
純網路保險公司正式開放 金管會明年8月開始受理申請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