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度瀕危物種遭「塑害」!臺灣首個野生動物與棲地微塑膠調查結果搶先看

您知道塑膠污染已入侵臺灣野生棲地嗎?綠色和平針對六個臺灣保育類物種所做的微塑膠污染研究,由屏東科技大學、中興大學、台灣大學與金門野生動物保育協會等近十個研究團隊支援進行中。日前,研究團隊逐步釋出臺灣水鹿、金門歐亞水獺研究結果,揭開自然棲地受「塑害」現況。

天未濛濛亮即出發、24 小時內上下海拔達千公尺的採樣點,綠色和平調查研究部門在近十個研究團隊的協助下,深入高山、湖濱、溪流等多樣的保育類物種棲地,採行嚴謹的標準,使用不含塑膠的器具與容器,蒐集野生動物排遺與棲地飲水樣本,送往實驗室,研判樣本是否含有微塑膠,並且抽樣檢測聚合物型態。

該研究計畫針對臺灣 6 種保育動物進行調查,包括臺灣水鹿、石虎、歐亞水獺、臺灣黑熊、黃喉貂和櫻花鉤吻鮭。為達到精確分析所需的標準樣本數量,採樣與分析還在持續進行,而分析暫告一段落的臺灣水鹿和歐亞水獺,研究團隊已釋出初步結論,現在就一探究竟!

2021年8月,綠色和平研究團隊與合作單位前往嘉明湖,採集水鹿排遺及飲水樣本。
2021年8月,綠色和平研究團隊與合作單位前往嘉明湖,採集水鹿排遺及飲水樣本。

臺灣首個保育類野生動物微塑膠污染研究

臺灣雖小但得天獨厚,擁有豐富的生態環境與多樣物種。2021 年初綠色和平發起研究調查,研究聚焦的保育類物種分布臺灣各地,包括活躍於中、高海拔的水鹿,以及棲息於金門、列名《臺灣陸域哺乳類紅皮書名錄》中極度瀕危的歐亞水獺,與生活在 1,500 公尺以下山區的石虎等。專案團隊預計在研究分析全數完成後統整發布報告,可望藉由涵蓋不同的棲地類型,使研究範圍更加完整

團隊採集野生動物排遺(糞便)和棲地水質樣本並妥善儲存,送至實驗室萃取與鑑定微塑膠[1],再透過傅立葉轉換紅外線光譜儀(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 FTIR)及拉曼光譜分析法(Raman spectroscopy),判讀微塑膠之聚合物型態,評估塑膠入侵保育棲地的狀況程度。

動物飲水、民生用水都含有微塑膠

綠色和平採集到的臺灣水鹿排遺樣本,於實驗室進行微塑膠檢測。
綠色和平採集到的臺灣水鹿排遺樣本,於實驗室進行微塑膠檢測。

2021 年七月研究團隊前往嘉明湖步道及玉山塔塔加區域,採集 31 件臺灣水鹿排遺樣本與 15 件水源樣本。排遺樣本中以玉山塔塔加區域的微塑膠檢出率最高超過 30%,水源樣本則以嘉明湖檢出率最高,100% 全數檢出,團隊估算,嘉明湖的水鹿可能每天透過湖水攝入 80 顆微塑膠。推估樣本中微塑膠成分包括聚丙烯(Polypropylene, PP)與聚乙烯(Polyethylene, PE),多用於製造拋棄式免洗餐具、塑膠袋、杯子等容器及食品包裝。

2021年10月,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唐安,與團隊於金門採集歐亞水獺的排遺樣本。
2021年10月,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唐安,與團隊於金門採集歐亞水獺的排遺樣本。

2021 年十月研究團隊在金門採集 39 件歐亞水獺排遺樣本與 9 件棲地水源樣本,二者微塑膠檢出率都近 80%。塑膠污染最嚴重的湖尾溪流域,歐亞水獺平均每喝入一公升水可能攝入 82 顆微塑膠。由於水獺生活的水域與居民生活領域高度重疊,當地飲水安全受影響程度亦不容小覷。太湖流域是重要民生用水與灌溉水源,居民平均每喝一杯水可能攝入 9 顆微塑膠。樣本檢出的微塑膠成分除 PE、PP 外,還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氯乙烯(PVC)等,常見於食物包裝袋(膜)、寶特瓶與食物托盤。

綠色和平於金門,針對歐亞水獺棲地的水域採集水源樣本,上圖呈現水源在各地區的微塑膠污染程度。
綠色和平於金門,針對歐亞水獺棲地的水域採集水源樣本,上圖呈現水源在各地區的微塑膠污染程度。

塑膠對野生動物有哪些不良影響?

據研究團隊評估,動物排遺中發現的微塑膠最可能來自生活的水域和食物鏈。長期研究水獺的團隊更指出,當棲地環境的塑膠垃圾持續增多,將阻塞水獺原本的行經水域路線,間接導致水獺因改道而增加路殺(道路上的動物因機動車輛碰撞或碾軋而死亡的現象)的可能性。除了肉眼可見的塑膠垃圾威脅,肉眼難以看出的微塑膠也潛在危機。

歐亞水獺位於金門的棲地,竟遍布塑膠垃圾。
歐亞水獺位於金門的棲地,竟遍布塑膠垃圾。

微塑膠可能含有害添加劑,表面亦容易依附及積聚有毒物質[2],動物攝入微塑膠,食物鏈隨之受到污染,累積在動物體內的濃度增加,將加重保育類動物的生存風險與健康的不良影響,像是有毒物質之一的戴奧辛,容易影響哺乳類動物的免疫系統和內分泌系統。

緩解棲地「塑害」,源頭減塑是解方

研究團隊採用光譜分析聚合物並搭配立體顯微鏡檢視,了解塑膠垃圾的可能來源。PE 常見於塑膠袋、食物包裝及塑膠膜,至於 PP 常見於免洗餐具、餐盒,這些城市生產及使用的塑膠若未經妥善處理,易隨排水系統進入環境,污染水源,或裂解成更小的碎片或微粒,隨雨水和空氣進入動物棲地。

從城市產生的塑膠垃圾,經過裂解成微塑膠,入侵野生動物棲地與食物鏈。綠色和平採集歐亞水獺排遺和飲水樣本中,將近80%皆檢出微塑膠。
從城市產生的塑膠垃圾,經過裂解成微塑膠,入侵野生動物棲地與食物鏈。綠色和平採集歐亞水獺排遺和飲水樣本中,將近80%皆檢出微塑膠。

如果臺灣任由塑膠過度使用不受限制,會有更多的珍貴動物和棲地遭受污染。我們需要政府推展源頭減塑政策,以及企業提供無塑購物選項,長遠杜絕「塑害」。

歐亞水獺排遺樣本,在立體顯微鏡下可見微塑膠。
歐亞水獺排遺樣本,在立體顯微鏡下可見微塑膠。

全球規模限塑,制止塑膠濫用現曙光

塑膠污染嚴重,好在公眾呼聲促成全球範圍的改變。3 月聯合國環境大會(UNEA 5.2)通過決議,將制訂具法律約束力、涵蓋塑膠從生產、消費到棄置整個週期的《全球塑膠公約》,目前已展開協商程序,爭取在 2024 年落實執行。

於此同時,越來越多企業認知需要摒棄過時作法,減少塑膠用量並轉向重複填裝(refill)、重複使用(reuse)的商業模式。飲料龍頭企業可口可樂宣布 2030 年實踐 25% 可重複使用包裝,歐洲、美國、東亞包括臺灣,都有大型零售企業試行重複使用方案,例如臺灣全家便利商店預計在 2022 年內於 400 間分店實行循環杯系統,規模化改變已見初端。(延伸閱讀:就在今年!全家宣布400間超商門市循環杯計畫!循環容器帶動減塑浪潮

2022年3月底,全家便利商店宣布將在當年內,大規模導入循環杯系統至400間門市,向源頭減塑邁進。
2022年3月底,全家便利商店宣布將在當年內,大規模導入循環杯系統至400間門市,向源頭減塑邁進。

在公眾與綠色和平一同努力推動下,臺灣環保署亦公告逐步淘汰一次性塑膠飲料杯的時間表,包括 2023 年起連鎖便利商店與連鎖速食店都需提供循環杯服務,2024 年底,地方政府必須提報飲料店限用一次性飲料杯的時程!綠色和平將繼續監督實行並促進限塑時間表落實。

不讓海洋與野生動物棲地淪為塑膠垃圾棄置場,未來,綠色和平除了倡議政府強化規範、零售企業朝向循環再用的商業模式,也堅持以科學證據揭露環境危機,與學術團隊合作、連結東亞辦公室展開更大規模的區域研究。重要的環境工作不能少了您的支持!加入綠色和平,一同推展重要的減塑工作,讓無塑未來盡快實現。

 

附註:
[1] 運用尼羅紅染色法(Nile Red Staining)
[2] 有毒物質如戴奧辛(多氯聯苯)、重金屬等,前者易影響哺乳類動物的免疫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影響繁殖,例如曾有北極熊體內發現戴奧辛;後者像是汞、鉛等,累積量過多易導致中毒甚至死亡。臺灣過去也有多起鳥類或是魚類重金屬中毒死亡的案例。

更多綠色和平文章
臺灣陸域野生動物體內和棲地有微塑膠?綠色和平發起第一個採樣研究調查
飲用水裡有塑膠微粒與微塑膠纖維?來源為何?對我們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