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機密計畫首度曝光!前中科院長爆內幕:美曾阻止我研發雄三飛彈

記者 李俊毅/綜合報導

蔡政府上台6年多以來,兩岸關係一天比一天緊張,使明年度國防預算,也出現小幅度增長,我國中科院研製的射程超過1000公里的超音速巡弋飛彈,也逐年開始量產,甚至朝2000-3000公里目標提升。但一路走來卻相當艱辛,前中科院長龔家政在回憶錄首度証實,美國認為我是潛在的魚叉飛彈採購客戶,因此,在中科院研製射程較遠的雄風三型反艦飛彈期間,美曾拒絕提供高密度戰略性航空燃油、陀螺儀等關鍵裝備,阻止我研製雄三飛彈。

雄風三型反艦飛彈。(圖/翻攝自國防部臉書,資料照)

據《中時新聞網》13日報導,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近日出版《龔家政先生訪問紀錄》,書中首度曝光我研製雄二E巡弋飛彈內幕。以下是重點內文:

除了雄二和雄二E,我任內也進行雄三的研發。雄三與雄二最大的差異就是以衝壓式引擎作為續行推進系統,是超音速的海對海反艦飛彈。原本我們研發過程中,申請向美國採購的一種叫做JP-10的高密度戰略性航空燃油,美方知道我們進入最後階段,一旦成功就會做量產的打算,因此通知將不再出售給我們。

其實中科院在當時採買飛彈的零組件時,常常受到很多阻撓,因為國際上有一個「飛彈技術管制協定」(Missile Technology Control Regime MTCR)組織,是由美國主導的聯盟,目的在規範、管制各國飛彈技術輸出與擴散,我們不是會員國,被排擠在外。

有時候我們採買的國防武器,即使是只打300公里的飛彈的零件或組件,買方時不時就祭出MTCR來刁難,連日本也是該組織會員,有些敏感性的零組件他們也不會賣給臺灣。

圖為天弓二型飛彈發射畫面。(圖/翻攝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資料照)

我們花錢購買武器的零組件做研發,需要數量有重重限制,在價錢方面又是被予取予求,真是很沒有道理。於是我問我們的化學所,可不可能由我們自己做JP-10。他們說改裝一些實驗室的設備,提煉出來應該沒有問題,可是量會很少,實驗室的東西無法量產,要滿足飛彈的用料可能曠日廢時,不敷所需。

但我當下就決定由我們自己來做,花費大約一千萬增添實驗室設備。隔了兩三個月,燃油做出來了,可都是一滴一滴的從試管流出來。我說沒有關係,我們可以做到就很好了,這表示我們國家是有這個能力做出這種高密度戰略性用途的燃油。然後我就在院會公開告訴大家,我們自己做出了JP-10。先前雄三的研發製造過程都是機密,這種狀況有如每人一畝三分地,大家各自埋頭苦幹。我宣布化學所成功做出需要的燃油,不用再依靠國外進口了。我很清楚只要我一公開,一定會被傳出去。果不其然,不到兩星期進口商就來了,好言勸我們再申請一次,說他們會再跟美國協調,結果美國同意了。我們付出的代價就是花了一千萬,花了一些時間改裝實驗室,徹底解決了雄三飛彈推進劑的問題。

雄二和雄三飛彈裡面都需要陀螺儀,它的準確度和穩定性是射控系統裡面非常關鍵性的組件。依據精密度,目前的陀螺儀有五級:低精度陀螺儀〉10°/h;戰術級陀螺儀1~10°/h:中精度陀螺儀0.1~1/h:導航級陀螺儀0.001~0.1°/h;戰略級陀螺儀<0.001/h。美國只賣給我們精密度1度的戰術級陀螺儀,也就是用在民航機導航或軍事的近程戰術武器系統。精密度1度打近程1到200公里目標時,影響不是很大,但是打遠程就會有很大的偏差,影響命中率。

戰略性武器的陀螺儀需要0.1到0.001度的精度,打遠距才能維持一定的精確度。飛彈和潛水艇的陀螺儀是用來指引方位,比商用的要更精準、更穩定。後來美國突然連1度的陀螺儀都不賣給我們,這樣一來,我們岸置的雄風飛彈就會無用武之地了。我會提議是否能在我們高階的軍售會議,也就是華美會議中,將精度0.1度的陀螺儀列入清單,可是有經驗的人告訴我,我們列了也不會被接受,美方不會賣給我們如此精密的陀螺儀,那樣會影響軍售的利益。

例如魚叉、戰斧等飛彈我們都是潛在的客戶,如果我們的雄二或巡弋飛彈研發不成,就只能向他們購買了。這時候恰好有個機緣。我們的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裡面有位美國退休歸國的某博士(姑隱其名),他在美國某國防產業會經帶領製作光纖陀螺儀(FOG),而且是做核子潛艦的陀螺儀,那是精密度更高的陀螺儀,因為潛艦在海底潛航的時間長,距離遠,需要顧及的因素更多。光纖陀螺儀可以敏銳感應方向的變化,提供十分精確的轉動資訊,而且比較不受軸間振動,加速度與衝擊等因素干擾,可用在高效能遠距離戰略導航級系統。我親自去拜託這位專家,請他協助研製光纖陀螺儀,最後就做出來了。

天弓二型飛彈發射車。(圖/翻攝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資料照)

龔家政也提到,雄二E型飛彈研製過程,雄二E型有A彈和B彈,A彈射程500公里,B彈是1000公里,我們先完成A彈的測試,接著就是B彈的驗收了。B彈和A彈的引擎不同,B彈需要的是渦輪扇引擎(turbofan engine)推進系統,比較不耗油,可以飛得比較遠,我們以「鯤鵬」為代號。我當院長時,這個鯤鵬計畫已經進行十來年了,主要由臺中院區的航空所負責。

渦輪扇非常精細,很不容易做,那時候他們把這個工作大部分外包出去,也請美國製造戰鬥機的退休資深技師來臺指導,但還是做不成,一直沒辦法測試成功。

我權衡整個狀況,決定更換鯤鵬計畫主持人,同時把雄風計畫副主持人葛平亞調去當材料所所長,他是美國史丹佛大學的博士。葛所長接到任務後非常積極盡心,還有五所冶金組的組長薄慧雲博士,他們兩人對鯤鵬引擎成功發射居功厥偉。我當時用了一個「工件不落地」的政策,也就是臺中工作平臺上的小渦輪扇引擎,若是有任何疑問,立即直接運送到龍潭,進到所裡的相關實驗室去研究改進。葛所長費了很大心力要找出問題所在,查閱大量文獻,找到一篇非常有價值的文章,據此做了一些修正。後來這個「鯤鵬引擎」做出來是在我卸任院長之前,緊接著雄二E的B彈試射也成功,遠遠超過我們原來預定的距離。

換句話說,我上任院長之初完成雄二E的A彈試射,卸任時完成雄二E的B彈試射,應該算是很圓滿地達成這項艱鉅的任務。

天弓飛彈發射車。(圖/翻攝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資料照)

中科院每次測試,美國都有掌握。我們測試時需事先公佈空域管制計畫,明訂時間、高度、範圍等禁航區,以防有些私人飛機或航空器不慎進入試射區。美國很容易掌握這些最基本的資料,之後他們就派機艦到附近空域、海上蒐集電子資料。其實中科院的一動一靜美國都十分關注,只要從衛星偵照上看到九鵬基地附近有大卡車車隊出現,就知道我們要準備進行測試。美國要偵測我們是很簡單的,他們有低軌道、軍事用的衛星,可以充分觀察我們各項武器的測試經過。

聽說美國對我們成功克服困難,完成巡弋飛彈的研製頗感意外,我們能夠憑自己之力造出渦輪扇引擎,完成「鯤鵬計畫」,的確令美方十分驚訝與佩服。我在「鯤鵬計畫」的中途更換主持人,希望斬斷計畫與外包商不當的關係。

雄二E巡弋飛彈計畫甚獲陳水扁總統重視,他在李傑部長陪同下,前後到九鵬基地視導測試不下四次。有次我向他簡報,飛彈試飛預定途徑如有商船經過,演習計畫就不能執行,因為飛彈在飛行途中,萬一不幸墜毀打到商船,可能會釀成國際事件。我建議那次的演習按照規定取消,陳總統聽了就對我說;「龔院長,我難得來一趟,可不可以儘量去做。」這時李傑部長說,演習不要停止,發生問題我負責。當時我也立即向他們報告,我們遵照指示演習,如果有任何意外,我願意負全責。

曾經有一次我們做遠距測試雄二E-B彈的演習,結果「鯤鵬引擎」失效,在中途落海,在場的陳總統很嚴肅地對我說:「礱院長,我們一定要把引擎做成功,這個任務要全力加速完成。」還有一次陳總統來看演習,我們準備飛彈的電腦飛行模擬圖,只見飛彈沿著不同的地形飛行,之後飛越臺灣海峽,直撲中國內陸,並且做了各種高低組合、迴避等動作,直到擊中遠方目標。那次的試射成功,是一場圓滿的演習。陳總統十分滿意,隨行的國安會祕書長邱義仁也喜形於色。

天弓三型飛彈是由中科院在國防自主目標下,最新研發出具優異性能的防空武器系統,大幅提昇空防攔截能力,有效確保我空域安全。(圖/翻攝自軍聞社,資料照)

此外,我們的天弓計畫裡面,有一個當年列為極機密的「靶彈計畫」,就是研發製作彈道飛彈。那是一個大計畫,每個所各有其任務,投入的人力大概有四百多人,主持人是一位吳博士。這個計畫做到最後階段時,國防部突然正式行文,指示停止該計畫進行。我得知消息後覺得很錯愕,親自向李傑部長報告說,我們計畫成功的話,只能證明我們中科院有能力做彈道飛彈,真的要在戰場上當成武器發動攻擊,還需要一段頗長的時間做測試驗證。

在現階段,我們整個計畫希望能循序進行,先把第一階段做實彈自由飛行測試完成。如果成功過關,表示計畫的方向正確,如果功敗垂成,也可以重新檢視整個過程,找出錯誤的環節,檢討改進。我請教他突然喊停是否有特別的意義,李部長只回說,要你們停你們就停,別的就不用問了。

這個已經投下60億左右的計畫,就這樣不明不白地中止,我覺得應該給整個團隊一個合理的說法,於是找柯承亨副部長商量,我告訴他,在這個最後的節骨眼喊停,對整個團隊打擊很大,如果是我們做不出來,進行不順利或測試失敗,現況結案的命令我們還可以接受,眼看就可以進行測試了,這樣的指令實在很難接受。

我原本希望柯副部長向李部長爭取恢復,沒想到柯副部長直接向陳水扁總統報告,一星期之後我們收到這個計畫恢復執行的命令。這件事可能讓李部長對我有些不諒解,至於為甚麼先前會有這樣的曲折,我也不明白,更不願隨便揣測。

這個計畫研發的是臺灣第一次製作的、最大口徑的飛彈,直徑一公尺,高度十公尺。一般我們國慶日的閱兵是公開的武力展示,其實還有另類的「私下閱兵」,陳水扁總統會經到九鵬基地的坑道裡視察,他和陪同的邱義仁秘書長看到靶彈龐然豎立,碩大無朋的英姿,驚訝之色溢於言表。

第二天早上我們就依照計畫準時發射,通常第一次發射就叫自由飛行測試,飛多遠算多遠,通常也不會太遠。當導彈筆直堅挺地冉冉上升,壯觀的形影氣勢十足,雄偉傲岸,令我終身難忘。自由飛行很重要,因為那是一個基礎,有了基礎就可以進一步發展。我們試射成功後,大家欣喜若狂,許多人百感交集,那麼龐大的計畫,辛苦那麼久,終於看到成果不禁潸然淚下。那一刻我心底也感謝李部長,他雖然沒有表示同意,但他也沒有強行制止我試射的決心。他應該十分瞭解我的倔強個性,不達目標不會罷休。

十來天之後,聽說美國在臺協會的處長面見陳總統,遞交一個備忘錄,上面列了一些提醒事項,大致是說我們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試射飛彈,這是不允許的。我被告知美方後續的反應之後,只能一再向長官說明,中科院只是在證明我們的研發能力,只是驗證中科院在彈道飛彈的研發上具有這樣的潛能。記得中央研究院李遠哲院長會說,科技研發就是對不可知的未來的一種探索而我們就是在探索,證明我們中科院自己的研發潛能。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研發的弓三飛彈系統,可形成綿密的防空火網,全系統採機動化設計,能大幅增加戰場存活率,可有效捍衛國土安全。(中科院提供照片)

值得注意的是,外界關注雲峰計畫是研發代號W-99的超音速巡弋飛彈,W-99飛彈運用衝壓式引擎,起飛後到某個高度,點燃引擎發射,速度很快,大約在3馬赫以上,到達目標之前高速垂直下墜,對準目標攻擊,具有強大的穿透破壞力。雲峰飛彈的射程可以超過1千公里,屬高空超音速巡弋飛彈,非常不容易被攔截到,很有嚇阻效果,全世界當時只有美俄兩國在研製,我們是在研發自製。

這個計畫在李登輝總統任內就建案,經過十多年我到任之後正值工程發展階段。通常科研建案到了最後要經過三階段:展示確認,工程發展,測試驗證。國防部當時認為W-99在工程發展時,試射失敗率極高,有一次李傑部長親臨現場,目睹發射後在半空中爆炸碎片如仙女散花掉落海中,因此認為中科院研發此型高空衝壓引擎的巡弋飛彈能力不足,決定不再支持接下來測試驗證的研發預算,也等於是現況結案。

但我覺得這樣的半途而廢是十分可惜。幸好陳水扁總統在那段時刻要到中科院,視導各項武器裝備的研發進度與成果現況展示,我們的簡報以及展示的項目需要在事先提報軍備局,當時我把這個W-99列入。總統視察的前一天,我們收到指示,將W-99 的展示項目刪除。雖然收到這個命令代表國防部並不支持這個案子,但我還是請相關計畫的人員做好準備,把動態的影片介紹和靜態的實體展示都擺好,以備臨時突然獲得許可,我們就可以把握最後機會,獲得繼續研發的機會。

當天下午兩點,李傑部長在總統到達之前進入貴賓室時,我趁機先向李部長說明,雲峰飛彈已經完成兩階段了,W-99計畫團隊努力不懈做到現在的成績,可否請總統看看我們這個計畫目前的狀況,就是不繼續研發,也請總統給同仁們過去的努力一點肯定。沒想到李部長竟然改口說好吧。

可是我們的簡報中已經沒有這一項了,我急忙跑到外面吩咐:「按計畫向總統做簡報!」我一說完,陳總統就進來了。李部長馬上就跟總統說:「報告總統他們有個研發計畫也順便展示給總統看一下。」我接著說,最後一項是超音速的巡弋飛彈,現在全世界只有兩個國家在做,我們有信心可以做成功,陳總統說:「好好。」我們先做大簡報,然後總統一行人坐上中型巴士,在中科院裡面一站一站進去不同的廠房視察。最後一站就是雲峰飛彈,計畫主持人蘇玉本博士向總統詳細描述,輔以影片的動態模擬圖示,陳總統非常震撼,轉頭問李部長,現在這個飛彈的進度怎麼樣?李部長示意要我說明,我趕緊向總統報告,我們已經進展到第二階段,先前申請預算時被批示暫緩,因此計畫就卡住,我們很希望能夠得到支持,可以繼續將第三階段完成。

陳總統就問副部長蔡明憲還有多少時間可以補遞計畫,蔡副部長說應該還有兩個月。陳總統對著李部長說:「這個我們一定要做!」總統一句話,我們如獲至寶,趕忙向部裡補報計畫並申請預算,接著很快就被核准,繼續執行。幸好這個案子最後翻案成功,獲得國防部的預算支持,否則現在根本就沒有這個計畫與建立戰略嚇阻力量的成果。

W-99是蘇博士一手主導的計畫,歷經10多年的努力,我在蘇博士面前向陳總統報告,W-99已經成為蘇博士一生的志業。後來的第三階段果然繼續進行,而且突破了許多瓶頸,最後終於完成戰術測評,奠定邁向更深更遠的發展方向。這是中科院研發同仁值得驕傲的一面!如果當年我沒有抓住那一秒鐘的機會鍥而不捨試圖轉圜,今天就沒有W-99的發展了。

延伸閱讀
蘇貞昌拒開放小三通「理由曝光」 綠委傻眼:被罵活該啦!
沈富雄竟預言「16年後她當總統」 網路最新民調太震撼
陳玉珍陪2縣長急赴陸談小三通 學者:風向逆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