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氣候加劇空氣污染 星國研究:約1.35億人因此早逝

南洋理工大學刊登在《國際環境》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比對40年來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有關地球大氣層PM2.5含量的衛星數據,以及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和評估研究所(IHME)與空氣污染有關的疾病發病率與致死率統計資料,並納入美國國家海峽暨大氣總署(NOAA)的氣候現象參考。

研究發現,極端氣候加劇空氣污染,包含聖嬰現象、印度洋偶極、北大西洋振盪,都會讓空氣中細懸浮微粒累積,估計導致早逝人數增加14%。早逝代表因環境或疾病因素等可預防原因導致的死亡,發生時間早於平均預期壽命。

學者估算,40年間,33%的早逝與中風有關;32.7%則和冠狀動脈心臟病相關。剩餘所有病例都是慢性阻塞肺炎、下呼吸道感染及肺癌。

研究統計,上述3種氣候模式每年將同時導致約7千人早逝,其中造成最多人死亡的是印度洋偶極,其次依序為北大西洋振盪與聖嬰現象。

PM2.5等空氣污染懸浮微粒通常因汽車排放、工業製造以及野火或沙塵暴產生。

南洋理工大學醫學院長沈祖堯(Joseph Sung)解釋,上述3種氣候環境下,氣溫升高、季風風向產生變化,加上降雨量減少導致空氣難流通,污染物就會在大氣中累積,導致PM2.5濃度升高,吸入後對人體產生危害。

研究得出,亞洲有最多人因為空氣污染早逝,人數達9810萬人;當中又以中國的4900萬與印度的2610萬人最多。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尼及日本也被估計各約200萬至500萬的早死案例。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PM2.5調降可增平均餘命 供《空品標準》修法加嚴依據
8月再改寫最高溫紀錄 全球均溫連3月攀高
全球暖化加劇 泰國今體感溫度恐達54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