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陽交團隊 揪紅斑性狼瘡免疫檢查點

陽明交大臨床醫學研究所副教授陳斯婷(右)北榮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曹彥博組成的研究團隊,對於紅斑性狼瘡的研究有新突破。(北榮提供)
陽明交大臨床醫學研究所副教授陳斯婷(右)北榮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曹彥博組成的研究團隊,對於紅斑性狼瘡的研究有新突破。(北榮提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紅斑性狼瘡是最具多樣表現而且複雜的自體免疫疾病。陽明交通大學與台北榮總團隊合作發現,免疫檢查點NLRP12應用於紅斑性狼瘡的生物標誌,未來可望發展作為病患在個人化藥物選擇,是全球首度發表的新發現。

免疫療法是透過關閉「後天性免疫細胞」的煞車—免疫檢查點,藉此活化免疫細胞對癌細胞的偵測與攻擊能力。

過去認為只有後天性免疫細胞才有免疫檢查點,但陽明交大臨床醫學研究所副教授陳斯婷2019年發現,單核球、巨噬細胞、樹突細胞等扮演第一道防線的「先天性免疫細胞」,也有一種名為NLRP12的免疫檢查點,證實免疫檢查點不只是後天免疫的專利,也讓這個概念可以應用於自體免疫疾病。

北榮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陳明翰表示,目前國內紅斑性狼瘡約2萬多名患者,主要影響15-35歲的年輕女性,尚無根治藥物,如控制不佳,自體免疫細胞攻擊脊椎會造成癱瘓,攻擊腦部會有中風、精神疾病症狀,攻擊腎臟則有5、6成在1至2年就會洗腎。

陳斯婷與北榮過敏免疫風濕科及全人整合醫學科主治醫師曹彥博組成的研究團隊,首次將NLRP12免疫檢查點用於紅斑性狼瘡病患。觀察到68名紅斑性狼瘡病患周邊血液的免疫細胞之中,NLRP12表現量明顯低於34名健康成人;在疾病活性比較高的病患,透過治療其NLRP12的表現量則會逐漸回升。

陳斯婷表示,第一型干擾素活化免疫細胞是導致紅斑性狼瘡的重要原因,研究團隊發現,NLRP12表現低下會伴隨第一型干擾素高度表現,干擾素高度表現後又會調降NLRP12表現量,在病患身上形成惡性循環導致免疫恆定受到破壞,患者的免疫韌性不佳造就不穩定的發炎體質。這也是首度以NLRP12先天免疫檢查點表現量,具體定義紅斑性狼瘡患者具有發炎性體質。

正在陽明交大臨床醫學所攻讀博士的曹彥博醫師也說,紅斑性狼瘡從輕微的皮膚表徵到嚴重的器官衰竭都有可能,目前仍缺乏用以評估病人對於藥物治療反應的生物標誌。未來可望發展以NLRP12表現量作為病患在個人化藥物選擇。

這項研究證實免疫檢查點也能應用於紅斑性狼瘡的生物標誌,讓免疫檢查點可作為自體免疫疾病的預測標的,成果躍登在今年2月《臨床研究雜誌》封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