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風》日治台灣第一個地震紀念碑-丙午烈震紀念碑

樂風》日治台灣第一個地震紀念碑-丙午烈震紀念碑
樂風》日治台灣第一個地震紀念碑-丙午烈震紀念碑

【愛傳媒樂風專欄】西元1906年3月17日凌晨六點四十二分,嘉義梅山鄉一帶發生芮氏規模7.1大地震,造成1247人(碑文所記,學者研究則為1258人)死亡,房屋毀損約兩萬棟。

此地震稱為梅山地震,因這一年歲次丙午,亦稱丙午烈震。主震之後,陸續發生69次餘震,真乃雪上加霜,其死傷人數為日本統治時期第二高,僅次於清水大地震。

由於當時尚未有芮氏規模這一統計方法,所以7.1的數字乃是推測所得,而此次地震除了規模大,造成巨大傷亡的另一原因是震源深度淺,僅6公里,且搖動有4分鐘之久(據臺灣大百科全書網站),921大地震也不過102秒,由於災情慘重,日本天皇還特地派侍從武官伊藤瀨平來臺視察。

當時臺灣距離上一個千人以上死亡的地震,已有40餘年之久,再度發生此種天災,對時人的心理衝擊相當大,時任嘉義廳參事,嘉義名醫莊伯容深感哀痛,特向嘉義廳申請立碑紀念,此為「丙午烈震紀念碑」之由來。

碑文中扼要陳述臺灣地震史,以及此次地震經過、傷亡情形,各界踴躍賑災狀況,安置於嘉義公園中。

有別於一般的日本統治時期樣式,本碑額刻精美的雙龍搶珠,仍有漢式風味。

根據日本統治時期老照片來看,原本在此碑之下還有一個不小的臺基,還做了三層階梯,但已不見蹤影。

歲月流轉,此碑不知為何被棄置,連碑文都消失,西元2000年,嘉義玉山文化協會李榮昱理事長,發現一塊刻有「青年育樂中心」的石碑,看似以新石板覆蓋在舊碑上,他立刻聯想到公園內已經消失的「丙午烈震紀念碑」,報請文化局調查並復原,此碑方重見天日。

丙午烈震紀念碑全文:(原文無標點及段落)

震災記

粵稽舊史所載,本廳下往時震災之大者︰康熙二回、雍正一回、 乾隆二回、道光同治年間各一回。惜乎文獻不足,故其被害程度以及救恤方法,無由得知其詳也。

改隸後又屢被是殃,就中如明治甲辰十一月六日之震,頗稱劇烈,越三月十七日黎明,地復大震,北自雲林、南亙月津,而本廳下實為其震源;爾後震動頻々、民不安堵。翌月望前,烈震復繼之,其震度轉以嘉義為北端,東南波及十餘里。是厄也!前後數回,壓死者千兩百四十七,負傷者二千三百九十九,家屋之倒壞者則有一萬千九百九十二戶之多,實為開臺未曾有之巨殃,心酸悽愴,非筆舌所能罄。幸蒙邑宰岡田信興閣下隨即稟申政府,多方救助,善後是圖,事聞九重,得深(原文至此換行)軫念,厚賜恩金下卹,旋差(原文至此換行)天使遙臨。加以江湖樂善諸君子大寄同情,義捐累萬。嗚呼!(原文至此換行)天恩之優渥,真與雨露同深;況又政澤之周到,繼以同袍之仁慈,俾諸難民賴以免轉溝壑者,寧非(原文至此換行)聖代之賜歟!爰泐其顛末於石,以垂諸來今。

明治丙午季冬 羅山 莊伯容謹撰并書

作者為一介小角色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經授權刊載,原文出處:樂風的民藝筆記部落格。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