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風》黃氏子孫智救祖墳

樂風》黃氏子孫智救祖墳
樂風》黃氏子孫智救祖墳

【愛傳媒樂風專欄】有人類的地方就有開發,原住民時期,臺灣屬於低度開發,到了殖民帝國及漢人來台後,開發程度越來越高。

桃園龜山一帶,自乾隆時期開始有大量漢人入墾,1755年,安溪黃繼烱(1724~1776)自新莊上岸,進入垹坡開墾,種茶種稻,卓然有成,黃氏漸成當地大族。

黃繼烱本身精於堪輿之學,因此生前便已擇好墓地,逝世之後葬於垹坡現址,並囑咐後代子孫,千萬不可開挖或者更改方位,此墓「坐壬向丙兼亥己,形如猛虎,砂水活現,堪稱龍蟠虎踞之吉穴。」(據墓園碑文所載),其後代子孫每年到了農曆八月十五,各戶都派代表參加祭祖活動,人數至少都在兩千以上。

黃繼烱墓園占地廣闊,作工精美,現貌為1963年重修時所留,當時很多達官顯貴也在此墓題字,有趣的是,大多姓黃。

墓園中的石雕維護良好,值得細細欣賞,最珍貴的是還保存了西元1800年第一次重修時的墓碑,至今已有200年歷史。

然而從農業社會進入工商業社會後,工業開發的腳步終於也來到垹坡一帶,1978年,政府打算將此地規劃為林口第三工業區,位於此計劃中的黃繼烱公墓園恐怕也必須遷葬,黃氏子孫想起了祖先不可開挖的託付,心急如焚,想方設法要保全祖先墳瑩。

他們想起了黃世霧公(1836~1922)......

黃世霧公是英勇的抗日英雄,也是黃繼烱後代之一,1895年日軍侵台,黃世霧公不願臣服,組織義軍抵抗,當時林口一帶有東湖地區人稱「烏腳生」的王家生、牛角坡的黃中、楓樹坑的卓伯藤以及黃世霧(亦稱黃細霧)等幾股抗日勢力,黃世霧公被公推為統帥,他在7月13日率領約五百兵力襲擊日軍糧隊,遲滯了日軍的後勤支援。

7月底,新竹以北基本已被日軍控制,黃世霧公仍擁兵力約八百人苦苦堅持,直至日軍第二期掃蕩,才因不敵而解散,黃世霧公遁入山中,改名黃雲波,六年後才返回。

黃氏子孫認為蔣公抗日,他們英勇的祖先黃世霧公也抗日,將此墓園申請為「抗日義士紀念園」,或許得以保全祖先墳塋。

為此事,1985年王永慶控告省政府圖利特定對象,指摘工業區內保留有私人墓園及在台化預定設廠內安插有十家其他廠商。省政府的回覆是:

「因當地原有抗日義士黃世霧的祖先黃繼烱的墳墓,占地零點五五公頃。黃世霧後代黃榮春要求在工業區開發時自動捐贈土地,設立抗日義士紀念公園,並恭塑先總統蔣公遺像。經省府開會後決定,同意接受捐贈列為國有預定地,由桃園縣政府代管。但抗日義士紀念公園縮小為零點三餘公頃,即三千零六十八平方公尺,以符合土地經濟使用原則。」

注意到了嗎?還特別強調恭塑先總統蔣公遺像,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政治絕對正確,此一墓園轉為公園之申請案自然是順利通過,是為...黃氏子孫智救祖墳!

後記

2008年5月16日,因黃家與垹坡地區深厚的歷史淵源;墓園細緻的作工和宏大的規模,黃繼烱公墓園被桃園市政府列為歷史建築。

很幸運的黃氏子孫為我們留下了一座精美的文化遺產,成為這一大片冷冰冰工業區中,唯一的亮點。

作者為一介小角色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經授權刊載,原文出處:樂風的民藝筆記部落格。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