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兩岸關係牽動台灣評等

標準普爾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最新台灣主權評級報告指出,兩岸關係若大幅惡化,台灣須付出巨大的經濟與政治成本,評等的支持因素可能削弱。風險情緒急劇惡化可能會影響台灣依賴出口的經濟型態與財政結構,但預期地緣政治風險不會因民進黨新政府上任而有重大影響,兩岸不會走向重大軍事衝突,且兩岸密切的經貿關係,將為維持關係提供支撐。

標普認為,經濟繁榮且成長快速、具競爭力的製造業帶動高收入經濟體,為台灣主權評等提供支撐,半導體出口帶來龐大經常帳盈餘,有助台灣外部指標,經濟評估和外部評估皆為最低風險的評分,預期台灣2024年~2027年實質人均GDP將平均成長2.6%,主權信用評等外幣為AA+/穩定/A-1+、本國貨幣為AA+/穩定/A-1+,評等展望為穩定。

標普分析,台灣電子製造業極具競爭力,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5G網路部署、大數據處理、分析、電動車對IC晶片需求應仍偏高。預期台灣以10年加權平均實質人均GDP衡量的趨勢成長率,約可達2.7%,高於其他同等收入國家1倍以上;2027年底台灣人均收入將達3.9萬美元以上水準。

但憂慮地緣與安全局勢,可能阻礙各國對台灣的投資,除有來自大型客戶要求主要製造商將產能自台分散,台灣廠商擴張所需的資源較為匱乏,也可能是下行風險,恐讓台灣的成長難以維持高於平均的水準。

標普全球評級認為,長期來看,穩定的國際貿易與兩岸關係,是台灣經濟表現的關鍵。維持與中美兩大經濟體的客戶與供應商往來關係,對台灣製造業維持外部競爭力與生產力至關重要。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央行下指導棋 鍘養地建商
環球晶明年產能翻倍跳
台積電廠地 高市加速通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