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產業數位轉型 驅動安全、韌性、節能供應鏈布局

近年受COVID-19疫情、美中貿易戰及環境保護等全球性議題影響,導致各國多數企業調整供應鏈及跨國佈局,從全球化邁向「在地化」、「區域化」,產業如何在市場動盪下快速做出調整對策,是當前重要議題。為提升模具產業供應鏈韌性,經濟部工業局日前攜手工業技術研究院、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模具公會、機械公會、電腦輔助成型技術交流協會,共同舉辦「模具應用產業供應鏈韌性提升技術研討會」,以「數位化技術提升區域市場模具供應鏈韌性及減碳服務能量」為主軸展開各面向專題演講及座談,有六十五位各企業先進與會共商模具產業未來發展願景。

模具產業為我國重要基礎工業,是大多數產業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環,有了優質的模具,再搭配精湛的製程技術,才可以產出日常所見優質的產品,舉凡民生用塑膠射出衛浴用品,到工業用的螺絲螺帽甚至是大型汽車航太鈑金等;而我國模具產業一一○年產值約新台幣五二二億元,估計每副模具可再為應用產業創造對應售價十至五十倍的產值,為我國產業發展重要基石。

經濟部工業局指出,因疫情、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供應鏈韌性提升將成為未來國際大廠全球製造布局重點之一,碳稅議題也已逐漸在模具下游應用產業形成壓力,我國模具產業如何運用數位工具對應衝擊,以此為轉機提升國際競爭力,是產業未來將面臨的大課題。

本次研討會在經濟部工業局張明煥副組長及模具公會鄭坤木理事長致詞下展開,並由工研院產科所馬利艷組長分享區域韌性供應鏈趨勢,並邀德商TÜV SÜD王善弘經理以專業第三方檢驗單位角度,向產業分享歐洲碳邊境關稅與因應建議;在產業實際應用技術部分,由梧濟工業施永村經理、科盛科技楊文禮執行長以及型創科技蔡銘宏總經理,分別從材料、數位工具虛實整合及低碳成形等議題,探討模具產業透過數位轉型提升供應鏈韌性的做法及實例、鋼熱處理供應鏈韌性與節能應用實例、分享虛實整合供應鏈韌性應用實例。最後更邀請到區域市場韌性布局代表業者英濟公司夏政清協理及生瑋公司黃忠偉總經理,針對實際推動供應鏈韌性布局和與會專家及企業進行討論分享。

透過本次技術研討會成功推廣區域韌性布局以及節能減碳觀念,當日精彩專題演講內容也將陸續透過影音方式於經濟部工業局臉書平台(https://zh-tw.facebook.com/moeaidb)分享,讓產業共同受惠,政府也將持續透過相關政策推動,協助廠商邁向數位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