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崛起浪潮中有哪些投資機會?

勞動力短缺和工資上漲給新一代可以執行多項任務的機器人注入生機。

一台白色的小型機器人在弗吉尼亞州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校內執行送餐任務時被一群學生擋住了路,機器人停了下來,它可以選擇讓學生們先走,可以試著繞過他們繼續走,也可以選擇從人群中間通過。幾秒鐘後,機器人決定從學生們中間徑直通過,把人群分成了兩半。

該校人類學專業學生愛麗絲·克里斯滕森(Alice Christensen)說:“這些機器人有時候會衝著你的腿就開過來了,”她打開另一個機器人小車的頂蓋,拿出一份賽百味三明治。22歲的克里斯滕森經常使用一款類似Grubhub或Uber Eats的應用,送餐任務由初創公司Starship Technologies生產的機器人執行。每次配送費通常為2.50美元,克里斯滕森不介意費用,但她對偶爾出現故障的應用程式和校園裡遊蕩的幾十輛Starship機器人小車感到惱火,這些機器人每天要執行幾百次送餐任務。

克里斯滕森說:“當你趕時間時它們非常方便,但有時候也挺煩人的。”

機器人雖有很多不完美之處,但正在崛起,勞動力短缺和不斷上升的工資成本正在為新一代機器人注入活力,這些機器人可以執行送披薩、配藥、修理輪胎或在酒店提供客房服務等基本任務。

這類機器人被稱為“協作機器人”(cobots),它們正在取代在疫情期間流失的勞動力,人口機構發生變化、勞動力短缺和技術等因素也將令機器人在勞動力市場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急劇增長

協作機器人的年安裝量持續增長。

來源:國際機器人聯合會;各國機器人協會

行業組織自動化促進協會(Association for advancement automation)主席傑夫·伯恩斯坦(Jeff Burnstein)說:“疫情過後將有很多工作是人類不再想去做的。”

行業組織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的資料顯示,2021年全球機器人銷售額達到創紀錄的155億美元,今年有望增長10%,達到170億美元左右。2021年全球安裝了51.7萬台機器人,比2020年的總數高出31%。該行業組織估計,今年機器人的全球銷量將超過60萬台。

協作機器人的銷量也在穩步增長,2021年安裝量為3.9萬台,比2020年高出50%,較2017年的1.1萬台大幅增長。

華盛頓特區的Steak N Egg Diner餐廳,一台名為Servi的機器人協助店員為顧客上菜。

上門送餐:由Starship製造的機器人每天在喬治梅森大學運送數百份餐品。一名餐廳工作人員將食物裝入機器人的貨艙並將其送往目的地。

波士頓諮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估計,如果“機器人”的定義更寬泛,包括工業、酒店以及物流和裝配線的自動化載具的話,到2030年,機器人的總銷售額將從2023年的400億美元增至1600億到260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增長將來自酒店、送餐、回收站和機場維護等服務領域。波士頓諮詢公司稱,服務型機器人的年銷售額將佔到1700億美元,成為“行業領頭羊”。

執行送餐任務的機器人。

行業組織VDMA機器人+自動化協會(VDMA Robotics + Automation Association)董事總經理帕特里克·施瓦茨科普夫(Patrick Schwarzkopf)說:“所有人都在談論服務型機器人是有原因的,它們可以烙漢堡牛肉餅、擠牛奶,也可以協助人類做手術或在實驗室工作。”

全球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推動了機器人經濟學的發展。自2007年以來,中國工廠的工資翻了一番,這使得讓機器人在裝配線上工作更加經濟。在美國,許多州和地區的最低工資都在上漲,加利福尼亞州的快餐行業委員會預計,今年將為快餐行業從業人員設定22美元的最低工資,在華盛頓特區,到2027年,餐廳服務員的時薪至少要達到16.10美元,屆時大部分人工成本將從小費轉移到公司發放的工資中。

華盛頓Steak N Egg Diner餐廳老闆奧斯曼·巴裡(Osman Barrie)說:“我們可沒能力提供16美元的時薪。”這家餐廳使用一台名為“Servi”的機器人將餐品從廚房送到餐桌上,巴裡從一家名為Bear Robotics的初創公司租用了這台機器人,每月支付639美元,並拿到了百事可樂的補貼,後者機器人身上打廣告。服務員將盤子裡的食物放到機器人的托盤上,按下鍵盤上的一個按鈕,然後將食物送往顧客的餐桌。

Servi對一對點了午餐的夫婦說:“請取餐。”與此同時,一名服務員守在一邊。82歲的顧客班尼特·馬歇爾(Bennett Marshall)說:“這只是輔助工具的開始。”

類似的情況在歐洲也正在上演,工人短缺和能源成本飆升導致酒店和餐廳減少了服務項目。

機器人和人類有時會互相擋住去路。

德國公司Robotise首席執行官奧利弗·斯塔爾(Oliver Stahl)說:“服務員太難找了。”該公司銷售的Jeeves機器人用於酒店客房服務,提供迷你酒吧飲料和洗漱用品等服務。斯塔爾說,歐洲酒店的員工數量仍只有疫情前的50%到60%,電費也太貴了,一些酒店為了節約能源已經拆除了迷你酒吧。他說:“無論你走到哪裡,酒店行業的大趨勢都是服務自動化。”

機器人崛起的另一個巨大推動力是技術。3D視覺系統、位置測繪和機械工程的進步使機器人變得更有用、更友好。新機型配備了所有人都會操作的觸控式螢幕或平板,不需要程式設計技能。“叢集智能”(swarm intelligence)幫助機器人共享任務並一起工作。此外,機器人通過5G和Wi-Fi網路連線,公司可以遠端監控、程式設計和排除故障。

顧客可以使用手機應用程式打開機器人的蓋子,取走食物。

人工智慧正在幫助機器人處理更多意想不到的情況,使它們能夠與人類合作而不會製造麻煩。為了安全起見,工業環境中的機器人往往是固定或隔離的,而服務機器人必須感知周圍環境和潛在的危險。軟體的進步使它們具備態勢感知能力,可以迅速進行調整,比如說,Starship製造的機器人會耐心地等待在喬治梅森大學校園的人行橫道上,它被設定為在視線內沒有車時才能通過。

為了實現盈利,機器人行業推出了“機器人即服務”(robot as a service)訂閱模式,旨在創造經常性收入,同時降低機器的資本支出。舉例來說,Bear Robotics已向Denny 's和Chili 's等餐廳部署了數百個Servi機器人,它們可以擺桌子,供應食品和飲料。該公司聯合創始人胡安·伊瓜羅斯(Juan Higueros)稱,餐廳每月支付700至800美元,相當於平均每小時2.5美元。

伊瓜羅斯說:“這些職位的最低工資有時是一個機器人成本的5到7倍。”Bear Robotics機器人的前進速度約為每秒4英呎,除了比服務員快一兩分鐘,也增加了為顧客續杯或建議其他食物的機會,從而能夠增加餐廳的收入。

這些為公司節省勞動力成本的機器人是否會取代人類的工作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目前,服務型機器人正在做一些很難招到人的工作,酒店、餐廳、醫療保健機構和工業場所都希望得到更多的幫助。美國的失業率接近歷史最低水平,每一個求職者對應1.7個工作崗位。支援機器人增長的其他趨勢包括勞動力老齡化、合法移民數量下降以及美國製造業和供應鏈的“回流”等。

一些較大的機器人製造商預計銷量會加快。全球最大的機械臂製造商之一、日本公司Fanuc (6954.日本)的執行銷售經理傑瑞·佩雷斯(Jerry Perez)說:“相關技術正開始慢慢進入零售服務領域,這只是一個開端。”佩雷斯稱,一種能夠處理最高55磅有效載荷的新機型正用於美國的超市配送中心,其他機型被用於勞動力稀缺地區的小批次定製生產。

亞馬遜和沃博聯積極推廣機器人技術的採用

很少有公司能比亞馬遜(AMZN)從機器人技術中獲益更多。這家電子商務巨頭擁有超過100萬名倉庫工人,目前正面臨工人短缺、工會問題以及整個配送網路的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問題。亞馬遜進軍無人機和無人駕駛汽車領域就是源於這些壓力。

亞馬遜的倉庫已經實現了高度自動化,包括移動和分類包裹的機械臂,以及在圍欄後的限制區域運行的可移動drive units,將貨架上的產品送到工作台,或對包裹進行分類。

亞馬遜的Sparrow機器人可以識別、抓取和分類數百萬種不同的商品。

新型機器人讓亞馬遜走得更遠。今年6月,該公司開始推出首個用於倉庫的全自動機器人Proteus,這個裝置看起來像Roomba吸塵器,上面有一個平台,可以攜帶非常重的物品,還可以運送貨物,並與員工一起操作。亞馬遜正在測試Proteus,讓它把貨物推車運到出站口,裡面裝滿了重達800磅的包裹。

亞馬遜機器人(Amazon Robotics)首席技術產品經理傑森·梅辛格(Jason Messinger)稱,更先進的是一種名為Sparrow的新型機械臂,它可以識別和操作不同大小的物體,從一管網球到一包雨傘。梅辛格還稱,亞馬遜花了十年時間讓機器人達到這個階段——識別不同形狀、大小和“可變形性”。Sparrow正在德克薩斯州的一個倉庫進行測試,它可以將貨物從一個儲物倉移動到另一個儲物倉,可以提高儲存效率。亞馬遜表示,該機器人可以識別其65%的庫存產品,該公司希望在其300個倉庫中都使用Sparrow。

機器人可能不會給亞馬遜的營運成本或股價帶來太大影響。Wedbush分析師邁克爾·帕切特(Michael Pachter)估計,亞馬遜用於支付物流中心工人的時薪總共為360億美元,約佔其2022年2280億美元營運支出的16%。帕切特稱,即使亞馬遜因為機器人技術每年節省50億美元的時薪支出,這也只是“九牛一毛”。他指出,亞馬遜在技術和內容上的成本為780億美元,銷售和行銷成本為490億美元,一般和管理費用為130億美元。帕切特說:“亞馬遜已經變得相當臃腫,除了提高物流中心的生產率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地方的成本需要削減。”

沃博聯(WBA)正在研究使用機器人技術來配藥。該公司表示,目前公司有9個自動化“微型配送”中心,在那裡,機械臂可以配80種不同的藥物,為2000多家藥房提供支援,每小時最多可以處理300張處方的配藥,這與一家人手充足的藥房一天配藥數量相同。沃博聯負責機器人技術的高級主管雷克斯·索夫斯(Rex Swords)說,在德克薩斯州諾斯萊克(Northlake)的一個中心,該系統每天可以為540藥房提供服務,處理10萬份處方的配藥。

索夫斯說:“這不是為了節省勞動力成本,而是為了縮短藥房裡的等待時間,比如藥劑師可以騰出時間提供諮詢服務,處理緊急處方需求等。”

既能協助病人,也能製作玉米片

機械臂長期以來一直用於外科手術,特別是Intuitive Surgical (ISRG)推出的Da Vinci系統。新一代移動機器人正在處理通常由護士和護理員執行的基本任務,“Moxi”和“Relay”這樣的機器人小車在洛杉磯的Cedars-Sinai醫院和波士頓的 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等醫院運送實驗室檢測品、醫療用品和其他物品。

Relay Robotics公司首席執行官邁克爾·奧唐納(Michael O'Donnell)說:“醫院目前正面臨護士短缺的問題,如果能擁有像我們製造的這類機器人,就可以騰出人手去做更有價值的事。”

Chipotle Mexican Grill (CMG)最近開始在洛杉磯地區的一家餐廳測試一台名為Chippy的製作玉米片的機器人。Chipotle首席技術官庫爾特·迦納(Curt Garner)說,這款機器人由一家名為Miso Robotics的初創公司製造,它能把玉米片浸入熱油中,攪動油鍋中的籃子,然後用鹽和酸橙調味。迦納稱,雖然仍然需要人工打包和上菜,但在訂單激增的午餐高峰期機器人是不可或缺的。

機器人適用於所有餐廳嗎?這要看多種因素,包括機器人每班運行多長時間、維護和停機時間、銷售額以及因節省因人為錯誤造成的食物浪費帶來的成本等。Miso Robotics稱,餐廳裡每台機器人每月成本為3500美元,而一名普通員工包括福利的成本為5000至6000美元,似乎使用機器人更省錢,但Miso Robotics的數還沒有經過大規模的測試,Chipotle和其他快餐連鎖店仍只在少數門店測試機器人是否有效。

上文提到的餐廳老闆巴裡說,他還沒有看到勞動力成本的節省,但機器人有助於吸引顧客,還可以幫助他避免在繁忙時間找額外的幫助。巴裡說,隨著時薪的上漲——在華盛頓,每個工人每月的最低工資將達到2500美元——使用機器人將變得更加經濟,尤其是在食品價格上漲也會給利潤帶來壓力的情況下。他說:“機器人不會生病,很靠得住,當我們真的很忙的時候,它幫了我們很多。”

華爾街已經開始在一些預測盈利的模型中納入了對機器人可能節省的成本的考慮。

投行Cowen最近稱,廚房機器人正在“接近一個臨界點”,預計未來12到18個月內,餐飲行業對機器人的採用將變得更廣泛。Cowen估計,Miso的機械臂每年可能會為每家餐廳減少2400個工時。沙拉連鎖店Sweetgreen (SG)收購了一家名為Spyce的廚房機器人公司,Cowen估計,這可以減少50%的小時人工成本,使用該系統的餐廳的現金流將增長6個百分點。

機器人能派上用場和派不上用場的地方

除了主要應用於工業,目前大部分機器人技術的使用仍不是很廣泛,比如說,雖然數以百萬計的家庭擁有機器人吸塵器,但這些裝置並沒有取代家用吸塵器。一些類人機器人已經出現在超市裡,為商店清潔、消毒,並幫助囤貨,它們仍被視為一種新事物。儘管對自動化農業勞動的機器需求巨大,但除了測試之外,機器人蘋果採摘機還沒有取得太大進展。在汽車行業,你更有可能看到機器人在工廠裡點焊或噴漆,而不是在修理廠換輪胎,不過,一家名為RoboTire的初創公司希望改變這種情況。

雖然有人擔心機器人最終會取代人類的工作崗位,但目前幾乎沒有證據證明這一點。日本和韓國等國家的機器人技術水平較高,但失業率處於最低之列。自動化通常可以提高生產率,增加社會財富,並具有“規模效應”,促進相鄰行業行業的增長。安裝、程式設計、操作和修理機器的新工作正在浮現。汽車工業是工業機器人技術的先驅,隨著自動化席捲工廠,銲接工作的數量急劇下降,但十年來一直持平,如今,美國汽車製造業的就業崗位比2012年增加了20萬個,約為100萬個。

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預計從現在到2030年,許多易受機器人影響的行業的就業機會都將增長,快餐業就業人數預計增長11.4%,電子商務倉庫的工作崗位將增長0.7%,機器人在這一領域的應用最為廣泛。

儘管機器人有很多好處,但它們的靈活性遠不如人類。雖然機器人可以炸薯條,但它不能旋轉,不能清理灑在地上的東西,不能操作收銀機,也不能應對發脾氣的顧客。機器人所做的大部分工作都是重複性的任務,這就是為什麼公司仍然會在員工身上花更多的錢。

機器人也遠遠不能取代依賴人類創造力和思維的知識工作者。ChatGPT等新型人工智慧軟體正在崛起,但即使它被融合到機器人的思想和身體中,能寫出一篇分析性的文章可能還需要幾年的時間。

延伸閱讀:如何投資機器人技術?

機器人技術、工業自動化和人工智慧可能有一天會融合在一起,創造出一個被稱為“機器人智人”的新工人階級。但投資這一領域並不容易。

該領域充斥著沒有多少收入或利潤的小型軟體公司,或處於早期發展階段的成長型公司,製造機械臂、晶片和部件的大型公司往往屬於工業集團或將人工智慧作為業務之一的科技公司。這導致機器人技術對於投資者來說是一個頗具挑戰性的領域。

投資者可以考慮交易所交易基金ROBO Global Robotics & Automation (ROBO),該ETF持倉量最大的股票包括康耐視(CGNX)、Intuitive Surgical (ISRG)、Fanuc (6954.日本)和羅克韋爾自動化(ROK)等大型機器人和自動化公司。這只ETF近一半資產投資於美國公司,80%的股票屬於大盤股和中盤股,是風險較低的投資標的之一。

不過,相對而言,這只ETF的表現不是很突出。這只擁有10億美元資產的ETF過去五年的年化漲幅為2.8%,而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的年化漲幅為10%。今年以來,該ETF累計下跌33%,略微跑輸納指。

這只ETF現在面臨的挑戰之一是整個科技行業的受歡迎程度下降,市場對機器人等投機性更強領域的公司尤為苛刻。即使是工業自動化和機器視覺技術領域領頭羊羅克韋爾和康耐視這樣的大公司也表現不佳,二者今年分別下跌了26%和38%。機械臂的主要製造商Fanuc股價下跌了20%。

一些公司有望因機器人技術受益,即使這不是它們的核心業務,涉足機器人技術的多行業零部件供應商Ampheno (APH)就是一個例子。推薦該股的瑞銀(UBS)分析師克里斯·辛德(Chris Synder)說:“Ampheno銷售裝置元件,所以你不必把賭注押在機器人供應商身上,這是一種“鐵鎬和鐵鍁”(picks and shovels)投資策略。Ampheno按2023年預期每股收益計算的市盈率為25倍,並不便宜,跟據市場普遍預期,明年該公司的每股收益將僅較2022年增長2.8%。

相關趨勢利好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機器人,此外,如果科技股在2023年捲土重來,機器人股票和ETF也會如此。但和任何使用過機器人的人都知道的那樣,投資這項技術的過程不會一帆風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巴倫週刊”(ID:barronschina),作者:達倫·方達,36氪經授權發佈。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

◤通膨壓力不斷 黃金持續看漲◢
黃金抗漲6折起 一台兩省近9000元
獨家!點睛品串珠88折起,任2件送配繩
秋冬最百搭!玉石/珠寶限時45折起
典藏點睛品計價黃金 特談價瘋搶
秋日美鑽精選首飾 破盤6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