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捷運量增2成 預算超支桃市頭痛

TPASS通勤月票正式上路後,機捷運量已較疫情前成長至少20%,遠超過設定目標。(本報資料照片)
TPASS通勤月票正式上路後,機捷運量已較疫情前成長至少20%,遠超過設定目標。(本報資料照片)

行政院推動TPASS通勤月票,中央及地方以增加5%公共運輸量為目標,正式上路後,機捷運量已較疫情前成長至少20%,遠超過設定目標,已讓地方擔憂經費暴增,認為機捷為中央權管,應補助9成經費,剩餘由北北桃分擔。交通部公路總局回應,無論依法令或實際狀況,機捷都屬於地方權管,將維持原本的認定,即補助5成。

TPASS北中南3大生活圈中,基北北桃的1200元月票納入機場捷運,以單程票最高150元計算,民眾只要搭8趟就回本,通勤族4天就達標,堪稱是最划算的方案。

但優惠的背後,是讓地方政府頭痛的補助經費。桃園市交通局長張新福指出,機捷的運量在7月份有明顯增長,7月日平均達到9.2萬人次,甚至有2天突破10萬人次,比起疫情前日平均7.6萬人次,成長至少20%。

張新福說明,估算TPASS帶來的公共運輸運量成長,大家都是以5%為目標,如今的20%會讓補助預算超過很多。另一個數據則是看TPASS票卡設定量,基北北桃今年設定的目標是50萬張,但現在已經快要達標,9月份開學可能就會突破,同樣對經費帶來壓力。

此外,機捷應算是中央或地方權管?兩者的補助差很大,中央權管的運具可補助9成,地方運具只補5成,其餘由各縣市分攤。張新福認為,從市府的角度來看,機捷是中央蓋的、產權在中央,一口認定是地方權管有點牽強。

而同樣面臨票價無法反應成本的台北捷運,審計部報告指出,北捷運輸本業去年虧損突破15億元,僅板南線、淡水信義線有盈餘,但較往年下降;文湖、松山新店線及中和新蘆線3條路線每年運輸本業皆虧損,其中又以文湖線虧損12億元穩坐爐主。

看更多相關新聞
基北北桃使用占比8成6 補貼不公爭議起
應先調漲客運票價再讓月票上路 學者批TPASS月票政策太匆促
交通月票除省荷包還有什麼好處?公運量復甦 北市提升近3成
上班通勤費用佔收入多少可接受?老鳥曝「5%定律」
1200都會通退費公式 第4天退倒賠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