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智AI生活/韓國缺AI人才 專家看好這群人

▲韓國少子化趨勢已成「國安問題」,在國家致力於轉型為人工智慧強國之際,如何培養新世代青年的AI技術力儼然成為政府的燙手山芋。(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韓國少子化趨勢已成「國安問題」,在國家致力於轉型為人工智慧強國之際,如何培養新世代青年的AI技術力儼然成為政府的燙手山芋。(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NOWnews今日新聞] 韓國與台灣在國家發展脈絡與困境上有不少類似之處,除了勞工低薪、房價高昂、企業高壓升遷困難等造成「地獄朝鮮」的現象以外,社會過度競爭、學歷歧視與性別平等難以落實等原因更讓韓國年輕族群對戀愛、結婚和生子的意願逐漸低落。「生不如死」的嚴重高齡化、少子化趨勢如今成為政府的燙手山芋,人工智慧如何顧及銀髮族和新世代青年更是有意成為「AI強國」的韓國避不開的課題。

還記得自己求學時期是如何找資料的嗎?與台灣民眾的求學經歷相似,韓國的嬰兒潮世代習慣翻查字典書籍,直接從紙本接受資訊,千禧世代則開始學會使用網路搜尋引擎,判斷消息來源成為課題,而隨著生成式AI的爆炸式增長,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如今更加多元,誕生於社群媒體蓬勃發展、資訊交流快速的首批數位原住民「Z世代、α世代」如今面臨的是,從求學時代到步入職場都離不開人工智慧,那麼他們又是如何看待AI技術的呢?

來自釜山軟體技術高中的高三學生M告訴《NOWnews》記者,比起出生於MZ世代(泛指1981年至1996年之間出生者)的青壯年勞動力,他的年輕同儕口中嚮往的工作除了成為偶像明星、經營自媒體外,加入新創公司或AI產業也蔚為風潮,除了薪資水平普遍均高、企業文化相對開放多元以外,能與世界接軌、接觸AI領域也是一大關鍵。

▲包含光州軟體技術高中、釜山軟體技術高中等就讀「마이스터학교」(Meister High School)的學生參展。(圖/AI EXPO KOREA)
▲包含光州軟體技術高中、釜山軟體技術高中等就讀「마이스터학교」(Meister High School)的學生參展。(圖/AI EXPO KOREA)

目前韓國勞動與消費主力落在橫跨千禧世代及Z世代的「MZ世代」上,他們是出生於1980年代至2000年代的韓國年輕人,相當於台灣的8年級生,而接續生長過程與智慧手機緊密連結的Z世代之後,專指2010年以後出生、將與AI、機器人與智慧裝置一起長大的「α世代」(Generation Alpha)則是第一批全然生活在社群媒體世界的中小學生們。

在今年的「AI EXPO KOREA」期間,有一區參展者與身旁西裝筆挺、能輕鬆切換英韓語言介紹自家產品的商業人士不同,他們多半穿著相同制服,面對訪問時還有點羞澀,但提到AI技術卻能滔滔不絕、對於未來社會充滿想像,這群學生正是就讀韓國教育體系當中的「마이스터학교」(Meister High School)的Z世代族群,也是距離α世代最近的學長學姐們。

「我的目標是畢業以後能在矽谷新創公司找到工作,因為我爸爸曾經在美國生活過,我很嚮往矽谷隨時都有最新技術和有趣公司產生的氛圍」,就讀釜山軟體技術高中(Busan Software Meister High School )的M年紀僅17歲,擔任軟體業高階主管的父親平日在首爾工作,自己與媽媽與妹妹則住在釜山。

▲民眾在參加「AI EXPO KOREA」期間使用學生開發的AI工具功能。(圖/記者楊智傑攝)
▲民眾在參加「AI EXPO KOREA」期間使用學生開發的AI工具功能。(圖/記者楊智傑攝)

M說自己平常除了唸書、偶爾嘗試自己的專案以外,閒暇時刻的娛樂是玩《Minecraft》和看最喜歡的女團New Jeans表演,而提到自己的美國夢時,眼神閃閃發光的他則肯定表示,AI技術發展絕對是未來的重要趨勢,「所以我才選擇就讀軟體技術高中,為的就是不需要再花時間念大學,而是直接踏入職場。」

師法自德國的工匠技職體系,韓國教育系統下有著「마이스터학교」(Meister High School)這類專門培育技術人才、類似技職學校的教學機構。類似於藝術高中、體育高中等特殊高中,這些「技術高中」學生在韓語、英語、數學、歷史等學科方面的授課比例較小,但在專精領域如能源、半導體、電子、機器人、生物等主科上有一定比例,因此所以對相關領域有濃厚興趣且有付出相對努力者往往表現亮眼。

就讀這些技術高中的學生畢業後不必再像一般高中生,經過大學測驗並花四年時間就讀,而是直接將所學投入職場,普遍目標都是一畢業就開始準備應徵工作,而報名參加「AI EXPO KOREA」對他們來說不只是成果發表會,也像是場就業博覽會,能夠提前看看業界最夯的技術與企業。

這次參展的學校包含光州軟體技術高中、釜山軟體技術高中、大邱軟體技術高中與大德軟體技術高中,參展學生團隊多半三至五人為一組,有學生團隊結合chatGPT與生成式AI繪圖功能,打造屬於類似台灣的Dcard、Meteor的學生社群平台,使用者可以在註冊時打造一個全新身份,與其他高中生交流;另一組學生則規劃一款專門為女學生解答生理用品、月經相關問題的APP,除了能按照不同使用者的紀錄大致預測月經週期,也能讓AI用圖像、文字簡單比較不同生理用品之間的差異,提供附近藥妝店或婦科診所的資訊。

▲參展學生團隊展示「快速生成繪本」AI工具功能,可針對繪畫風格、故事情節與人物設定進行調整與重新生成。(圖/記者楊智傑攝)
▲參展學生團隊展示「快速生成繪本」AI工具功能,可針對繪畫風格、故事情節與人物設定進行調整與重新生成。(圖/記者楊智傑攝)

人才短缺如何解

根據韓國經濟人協會(The Federation of Korean Industries)發布的《韓中美AI人才現況及培養策略》報告顯示,韓國的AI人才競爭力方面相對落後,截至2020年相關領域人才數量在全球主要30個國家與地區中僅排行第22位,比數位發展較慢的日本還要低。

其中一名帶隊參加「AI EXPO KOREA」朴姓導師透露,目前韓國的AI人才難以和其他國家相比,尤其是在AI高階人才方面更是嚴重不足,但學校的招生目標是鎖定未來的α世代,「等到這些孩子進入職場,現在的AI技術已經至少又發展超過10年,屆時人工智慧相關知識與技術勢必會和語言能力一樣,成為一種相當普及的加分項目。我們現在的培育計畫就像是先驅,讓他們看到學長學姐們在解決的當代問題是什麼,運用的技術又是什麼。」

另一名帶隊參展、曾在政府數位相關部門任職的崔姓教授則表示,韓國政府正在積極推動於大學新設AI研究所、推動AI教育課程等,包含韓國科學技術院、光州科技院、蔚山科技院、首爾大、高麗大、延世大都是這批培育碩博士級人才的重要機構,但他也坦言政府部門往往各自為政、效率低落,且高階人才流失海外的問題嚴重。

「從正規大學或研究所畢業的人才通常會繼續投入學術領域,但我們(軟體技術高中)主要培育的是AI產業即戰力,研究領域若無長進突破,實際應用領域也會受到技術限制而無法成長;反之,若整個產業沒有第一線的發展,怎麼說服政府或企業對研究進行投資?」

那麼AI人才培育究竟該如何分配?崔教授認為目前中高階、研究領域人才比例應佔四成,其餘六成則應投身產業界站在商業舞臺讓全球看見韓國的AI硬實力,或協助政府在國家戰略更直接地解決需求,例如加強中小學基礎教育、打造友善研究領域和招攬海外人才等,而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α世代學生才更有機會成為AI高階人才。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韓國機智AI生活/從「IT強國」轉型「AI強國」 拚5年內追趕美中
韓國機智AI生活/超商缺工找嘸人!「智慧超商」重新定義韓國零售
韓國機智AI生活 /虛擬女團追星族超買單 海外粉絲比自家人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