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智AI生活/韓國「無人超商」成缺工新解

▲韓國新創公司 Fainders.AI 利用人工智慧技術解決勞動力短缺下,超商找不到員工、人力成本太貴的困境。(圖/記者楊智傑攝)
▲韓國新創公司 Fainders.AI 利用人工智慧技術解決勞動力短缺下,超商找不到員工、人力成本太貴的困境。(圖/記者楊智傑攝)

[NOWnews今日新聞] 「當我們提到人工智慧,人們常馬上聯想到輝達(Nvidia)、Meta或特斯拉(Tesla)這些企業,但他們的AI技術與服務主要都發生在線上或網路空間,因此可以輕鬆地擴大服務規模,讓AI技術看起來更『性感』、更有吸引力;但現在不只是韓國,也包含台灣,甚至全球都在思考『如何採用AI』,而我們在做的正是把人工智慧技術結合線下消費體驗,讓AI技術重塑整個零售業,更加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

韓國新創公司 Fainders.AI 市場開發經理金成泰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專訪時,他提到韓國大街小巷「和台灣一樣」都有便利商店,然而在生育率愈來愈低、基本薪資不斷調漲、年輕一輩去超商打零工兼職意願低落的現在,有愈來愈多的韓國超商不堪勞動成本負荷,只能忍痛放棄24小時營業。不過,在運用人工智慧技術成功降低了勞力成本的「無人超商」出現以後,或許能替韓國眾多的零售業帶來一線曙光。

▲不需要人力也可以維持24小時營業的「無人超商」。(圖/記者楊智傑攝)
▲不需要人力也可以維持24小時營業的「無人超商」。(圖/記者楊智傑攝)

新冠疫情對韓國餐飲業和零售業帶來了巨大衝擊,儘管疫情已經過去,但帶來的影響卻像長新冠後遺症一樣持續影響著社會。韓國行政安全部發現,疫情造成的缺工問題和物價上漲,讓延世大學、梨大、弘益大學等名校周邊維持正常物價的餐廳倒閉率連年增加;與之相對的是,更加便宜實惠的「無人拉麵店」反而受到一般學生族群青睞,如雨後春筍般一家家接著展店。

「勞動力短缺是實體店面現在面臨的最大挑戰!」,金成泰提到在疫情流行期間,外送服務和如酷澎(Coupang)等電商幾乎都用線上功能解決了疫情期間「無接觸」的難題,但對線下實體店面來說客源減少、物價上漲和最低薪資連漲帶來的影響,就算疫情陰霾已經離去,問題仍未受到解決。

「過去十年來,韓國基本工資幾乎翻漲了一倍,這讓超商等零售業幾乎請不起兼職人員。除此之外,韓國也面臨年輕人不願到超商打工、人口老化趨勢愈來愈嚴重,這類亞洲國家共同面臨的挑戰,而 Fainders.AI 提供的『無人智慧超商服務』就是試圖解決這個問題。」

▲當少子化成為「國安問題」影響勞動力,韓國各界正在思考如何利用AI技術節省人力成本。(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當少子化成為「國安問題」影響勞動力,韓國各界正在思考如何利用AI技術節省人力成本。(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從地理位置相近、社會結構類似的角度來看,鄰近韓國的日本人口集中在都會區的情況同樣相當明顯,而日本的缺工問題很大一部分是由政府引進外籍移工來解決,但偏鄉地區往往不是外籍人口搬到日本的第一順位,年邁的當地居民如果想補充物資,時常得千里迢迢地移動到另一個小鎮購物,「就像日本的東京,首爾也集中了大量人口與基礎設施,同樣吸引了大批外國觀光客和移工湧入,而偏鄉地區卻經常什麼都沒有。」

成立於2020年,Fainders.AI 作為韓國科技新創所提供的AI零售技術成本僅有競爭對手的1/3,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消費者在無人超商不僅可以達到「拿了就結」的購物體驗,對超商業者來說還可以輕鬆檢視庫存管理以及店內客戶分析。

韓媒統計,韓國一共擁有5.6萬家連鎖便利商店,前三大超商品牌分別是GS25、7-11和CU,其中轉型成為「無人超商」的店鋪數量從疫情前2019年的208間,在隔年增長至499間,到了2021年更一口氣增長至2125間,2022年則擴展至3310間,實施自動化管理的超商也在不到5年內增長了近16倍,足以展現新的營業模式已經出現。

金成泰表示,目前GS25和CU的母公司都與Fainders.AI有合作關係,在不同場域試營運各種無人商店的營運模式,其中位於首爾的「智慧超商旗艦店」更是未來可能在全國普及的無人店鋪經營模式。

那麼究竟這種「不需要店員」的消費體驗該如何進行,《NOWnews今日新聞》記者實際走訪該旗艦店進行觀察發現,智慧超商旗艦店的店鋪面積大小約10坪,從盒裝餅乾、咖啡飲品、泡麵零食、生活日用品到寵物百貨都有,店內還設有微波爐、熱水壺,與台灣常見的超商相同,而最吸睛的則是購物動線最初的自動閘門以及結帳前的自助機台。

這間「智慧超商旗艦店」的購物動線呈現「ㄇ」字型,消費者最先會遇到出入口的自動閘門,只要在入口的機器面板上按下「確認」就能入場購物。此時裝設在店鋪天花板的感測鏡頭在取得顧客同意後,便會開始抓取顧客身型資料,店內貨架上則搭載重量感測器,Fainders.AI利用深度學習、電腦視覺辨識等技術,讓智慧超商的AI系統能夠追蹤顧客取貨行為,清楚是哪個顧客拿取了什麼商品,最後顧客只要在結帳窗口的機台上插卡付費,就能輕鬆完成購物離開,同時消費者的身型、性別等個資也會被刪除,過程完全不需要其餘人力協助。

▲「無人超商」結帳不再需要店員,顧客只要簡單地插入卡片就能輕鬆完成結帳步驟離開。(圖/記者楊智傑攝)
▲「無人超商」結帳不再需要店員,顧客只要簡單地插入卡片就能輕鬆完成結帳步驟離開。(圖/記者楊智傑攝)

金成泰解釋,這項技術搭配店內的攝影鏡頭與感測器,在一般消費模式之下基本上能夠做到準確度100%的判斷,但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模式仍有空間讓AI判斷的準確度出錯,例如有顧客拿起貨架上的蛋糕,並交給另外一名消費者,那麼結帳時購物記錄還是會算在頭一位顧客上,而在這之間系統誤判的準確度差距僅有1、2%,因此如何從「98%的正確判斷」進步到「完全正確」是Fainders.AI目前最大的挑戰。

他指出,這種無人超商的模式在全球各地都曾被使用過,例如台灣有超商也曾應用過類似技術,而亞馬遜的無人超市智慧收銀很大一部分也是這麼做的,但這些案例未能在商業上取得成功很大的關鍵在於「消費的技術門檻」往往在進入商店前,就先把潛在客戶擋在自動門外。

「要進入無人商店消費,你必須先下載超商APP、綁定會員與信用卡,才能進行『看起來很酷』的消費體驗,這對外國遊客、銀髮族或偏鄉地區的消費者來說非常麻煩,但我們的技術並不需要這些複雜程序,因此從成本上來看已經比其他競爭對手少了一半。」

那麼遇到不結帳就走的小偷,或是拿偷來的信用卡結帳等問題時該怎麼辦?金成泰坦言這種狀況難以避免,不過換個角度思考,AI技術本來就是為了「服務人類」而不是「限制人類」而產生,就算是有真人顧店的超商,時至今日也難以全面杜絕偷竊、使用假鈔或他人信用卡消費等行為。

他強調,在任何領域採用AI技術所著重的點仍是針對「人」的使用體驗進行改良與優化,而非進行限制。「韓國——或說幾乎所有亞洲國家——的人口老化問題愈來愈嚴重,對年輕人來說自助結帳或無人超商的使用自然相當容易,但對銀髮族來說卻未必如此;我認為像是無人超商這種採用AI技術的做法,並不是人工智慧發展所引起的產業革命,而該說是人們會持續在為生活上遇到的困難找尋新的解決辦法,只是現在我們開始學會使用AI來解決了。」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韓國機智AI生活/從「IT強國」轉型「AI強國」 拚5年內追趕美中
韓國機智AI生活 /虛擬女團追星族超買單 海外粉絲比自家人還多
韓國機智AI生活/超商缺工找嘸人!「智慧超商」重新定義韓國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