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賴清德健康醫療、教育文化政見 全民共同監督未來新執政團隊

總統大選13日由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贏得最後勝利,即將開啟未來4年執政,讓我們好好檢視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在競選時提出的健康醫療、文化教育方面的政策,全民一同監督未來新執政團隊。

  • 健康醫療政策

健康台灣,樂齡社會

通過「健康憲章」,國家未來所提出的建設或政策,都應以促進國人的健康為最高原則。

提升醫事及護理人員的待遇及勞動環境、擴大護理系所的招生名額、支持三班護病比入法。​

確保健保永續經營,積極導入健康促進以及疾病預防。健全財務管道,推動智慧醫療,落實大家醫制度,推行到宅醫療服務,並整合各項醫療資源,提升使用效率。​

全面優化兒少醫療照護,降低嬰幼兒死亡率。佈建核心醫院、重點醫院、基層院所三層級的「兒少醫療照護網」,保障重症兒少與罕病兒少的醫療權益。​

擴大「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並發展「社區心理衛生服務」,支持精神障礙者及其家庭。

強化國家癌症防治計畫。擴大癌症篩檢及基因檢測服務,根據病人的情況推動先進醫療,並設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目標讓癌症死亡病人在2030年減少1/3。​

改善巴氏量表,針對未考量年齡、身心障礙、重大傷病、罕見疾病、癌症、中風等不同類別條件,建立多元標準,滿足照顧服務需求。

擴大「智慧醫療」結合「健康照護」,並推動生醫產業成為下一個兆元產業。

打造「長照3.0,幫助照顧者,讓「照顧者不離職、照顧者有喘息」,鼓勵企業針對家庭有照顧需求的員工,落實彈性工作安排。

擴大長照服務涵蓋率,強化重度失能者的住宿機構服務量能,包括新增居家或社區的晚間到宅照顧與夜間緊急服務,建立24小時的重度失能者支持服務,並擴大「住宿式服務機構使用者補助方案」,未來將逐漸提高至每月最高1萬5000元、一年最高18萬元。

建立以長照社區整體照顧體系為基礎的共生社區,補助醫院銜接長照所需的人力負擔,落實居家醫療與長照接軌,推動高齡者家庭醫師制度,並優化居住無障礙空間,讓長輩出入更安全。打造居家、社區、機構、醫療、社福的一體式服務。

◎教育生育政策

0-22,投資未來世代

推動「0到6歲國家一起養2.0」,擴大公共化及準公共托育,提升0-3歲家外送托率達到OECD國家水準,達到36%,目前台灣大概是24%。

增加0-2歲的托育補助,再度減輕0-2歲家長的托育負擔。公托補助提升至 7,000元,準公共及保母托嬰補助提升至13,000元。

推動公共幼兒園寒暑假提供服務,托育時間完整化,由政府補助支持人力,推動增設定點臨托場所、延長平日托育服務時間。

強化托育服務品質,保障人員薪資與權益;落實調降各年齡層托育師生比,3至6歲比例從目前的1:14調降到1:1,0至2歲調降到1:4,由公幼先行實施。依年資提高托育及教保人員薪資基準。

實施彈性育嬰假,提供育兒指導訪視服務,鼓勵企業增設附設園所,廣設適合幼童遊憩場所。

全面落實高中職免學費,取消補助收入門檻限制,推動高中職均優化與社區化,促進就近入學。

私立大學學生每人1年補助3萬5千元,不論就讀公私立大學,家庭總收入低於70萬元的學生,1年補助2萬元,家庭年收入70萬至90萬元的學生,不論公私立1年補助15千元。

推動雙語教育,學習國際語言,提供國際化的學習環境,設立「百億學生海外圓夢基金」,鼓勵青年開拓國際視野;復振國家語言,促進多元文化社會共融,成立「國家語言研究發展中心」、健全國家語言的教學資源、營造多元語言文化平權的友善環境。

擴大投資技職教育,開設學士後產業技術專業人才培訓專班,提供轉職或發展其他專長者多元深造機會,補足人才缺口,避免所學和所用產生嚴重的落差。

推動校園反霸凌、反毒及性平教育,改善校園交通及治安死角,針對弱勢及新住民學生給予支持;

加強學校心理諮商資源,增設「身心適應假」;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應該向下延伸至小學,並應推動《學生輔導法》修法,落實三級輔導機制,讓年輕族群的健康心理支持方案能夠更加落實。

擴大特殊教育經費,增補特教師資,提供生涯轉銜服務。

2030智慧國家,透過108課綱上路,將AI、新興科技的教育,納入進108課綱之中,並建置一個整體的科技教育發展藍圖,希望孩子從小就能夠接觸、熟悉AI,未來能夠研究、發展AI。提供偏鄉地區AI上的協助,才不會讓偏鄉被全球智慧化的年代所淘汰。

  • 文化政策

文化永續,世界台灣

推動系統性的文化保存,將推動「再造歷史現場2.0」計畫,把文化資產結合城市空間治理,擴大到常態性的區域型文化保存計畫。

復振國家語言,將成立「國家語言研究發展中心」,讓民眾可以用母語到公務機關洽公,其中包括各族群語言及手語。

促進藝術振興,厚植國家軟實力,將推動「重建台灣藝術史2.0」計畫,和延續16歲至22歲的青年文化幣政策。

推動博物館再升級,將研提博物館政策白皮書。

建構地方文化區域治理,發展地方文化特色,例如透過藝術文化來推動地方創生,支持獨立書店、多元中小微型藝文產業發展。

強化藝文工作者權益保障,包括保險、創作貸款、緊急救助、工時、性別平權、安全及智財權的保障等面向。

壯大台灣文化內容,發展「台流經濟」,由政府來帶頭,並且推動投資抵減、促進跨國合資合製,形塑國家文化品牌。

建構文化傳播體系,讓台灣能夠走向世界,包括強化公共媒體及國際頻道、支持台灣OTT平台國際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