櫃買:生技仍是上、興櫃主要產業

工商時報【林燦澤╱台北報導】 櫃買中心上周五(13日)舉辦「生技公司進入資本市場之機會與挑戰說明會」,說明生技產業及科技事業審查沒有變嚴格,仍是上櫃及興櫃的主要產業,而且邀集產、官、學以座談會專業溝通,建議以科技事業取得工業局核准函期限可以拉長到1年半;櫃買中心重申秉持扶植中小企業及新興、創新企業之宗旨,持續積極推動優質之生技公司進入資本市場。 櫃買董事長陳永誠: 生技公司申請進入上櫃及興櫃審查並沒有變嚴格,今年僅有1家生技公司申請上櫃是自行撤件,以去年生技公司申請上櫃占比重32%,上櫃占比重25%,登錄興櫃占比重23%,而今年前9月生技公司申請上櫃比重30%,上櫃占比重31%,登錄興櫃占比重28%。 陳永誠表示,過去櫃買中心被視為是生技產業的搖籃,但是外界近來卻認為櫃買中心對生技產業有意見,他主動澄清櫃買中心並沒有對生技產業以及科技事業審查有緊縮,另外,櫃買中心以及經濟部工業局兩者專業職能分工明確,工業局著重於申請公司研發、產品及技術、市場性等審查,而櫃買中心則是在營運健全(如內部控制制度、維持營運穩定性、未來發展性及資訊揭露等)審查。 陳永誠指出,簡單的說,櫃買中心對申請資本市場的公司有3個要求,第一為大股東對公司要有一個堅定的承諾,不能一掛牌就要賣股票;第二為生技公司研發團隊要有高度競爭力,不是虛晃一招(沒有智慧財產權IP);第三則為財務業務要高度透明,今天要到大眾資本市場來籌資,內控制度要做好,財務業務要透明。櫃買中心基於保護投資人立場以及促進產業發展,有基本審查制度,澄清審查尺度沒有變嚴格,歡迎生技事業及科技事業踴躍來申請。 金管會副主委鄭貞茂: 這幾年生技事業掛上櫃以及興櫃的家數,占整體生技掛牌公司83%,生技事業大部分進入櫃買市場的上櫃以及興櫃,而不是到證交所掛上市,櫃買市場也成為生技產業的支撐,因為到櫃買市場,獲利不是必要條件,只要能獲得經濟部工業局技術認可;行政院對生技產業非常重視,政府有國發基金,櫃買中心及證交所都會積極支持生技產業的資金需求。 鄭貞茂指出,工業局審查以及櫃買中心審查兩邊委員可以相互交流,可以讓審查過程更有效率縮減,生技產業是全世界每個國家都重視的產業,台灣具備非常好的發展條件,生技產業與其他產業不一樣,生技產業的研發須要較長時間才會開花結果,透過上櫃及興櫃可獲得資金支持,還可藉助天使基金、創投、私募等多重途徑,讓生技公司在各種發展階段均能獲得所需資金。以去年生技產業總營收兩千多億元,希望早日成為另外一個兆元產業。 上櫃審查部經理李淑暖: 櫃買中心向下扎根,協助企越規模向上發展,已建置多層次資本市場,到今年9月底743家上櫃公司、273家興櫃公司、80家創櫃板公司等,市場架構完整。 櫃買中心生技醫療業有80家上櫃以及62家興櫃,合計142家占整體生技醫療掛牌公司83%,以製藥/新藥開發以及醫療器材兩大類為主,前者有33家上櫃及31家興櫃,後者有34家上櫃及24家興櫃,還有食品生技(10家上櫃及3家興櫃)以及再生醫療(3家上櫃及4家興櫃)兩大類。 李淑暖說明精華、東洋、智擎等3家生技公司成功掛牌為例,精華由民國93年上櫃時市值14.82億元到目前324.68億元,成長21.91倍;東洋由民國90年上櫃時市值14.37億元到目前的220.3億元,成長15.33倍;智擎由民國101年上櫃時市值119.71億元到目前239.82億元,成長2倍。 李淑暖歸結指出,櫃買中心審查法令規定很明確,而且審查很透明,上櫃審查未趨嚴格且無審查之潛規則;過去6年(100到105年度)生技公司審議過關率,全部申請上櫃公司過關率85%,一般獲利生技公司過關率為87%,而以科技事業方式申請的生技公司過關率為85%;未通過案件都是均為個案涉有不宜上櫃條款等異常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