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鉤吻鮭野外數量增 學者:待觀察是否達到族群安全

工作人員將一顆顆櫻花鉤吻鮭的發眼卵吸起來放到網箱,背到放流點後放置在溪底,進行人工放流,復育團隊首度以埋設發眼卵的方式復育,希望提高存活率,也突破既有的放流技術。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針對去年度櫻花鉤吻鮭野外族群數量研究監測,目前數量已經達到1萬5374尾,是1995年復育起步當時的60倍。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副處長陳俊山表示,「在合歡溪連續放流3年,每1年有1000尾櫻花鉤吻鮭,經過自然繁衍,目前族群數已經達到7000多尾。」

雪管處表示,目前除了七家灣溪和合歡溪有穩定族群,其他像是羅葉尾溪、有勝溪、南湖溪與畢祿溪等都有活動的跡象,顯示族群已能夠健康成長及自我繁衍,雖然達到70年代的8成數量,但司界蘭溪一直沒有成功,也是未來努力目標。不過學者認為,現況雖然是族群相對高點,但可能是近年環境干擾較小所致。

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林幸助指出,「真正考驗還沒來,也就是颱風的影響;因為最近幾年沒什麼颱風,能否禁得起考驗,我覺得還需要未來再繼續觀察。」

林幸助表示,個別溪流的族群量如果夠大,也能避免基因單純化,族群抵抗自然環境的韌性也能隨著增加;至於是否真的達到族群安全,則是要看在歷史棲地,是否能夠完成自我繁衍,而農業和人為干擾也要跟著降低,才有成效。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櫻花鉤吻鮭復育成功  棲息地增至9個
保育櫻花鉤吻鮭有成 去年總數逾萬尾新高
櫻花鉤吻鮭復育有成 合歡溪族群數量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