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世代基因定序 揭童過敏密碼

過敏兒童人數居高不下,飲食和環境是兩大誘發因素,為找出與基因的關聯性,幫助更精準有效的標靶治療,林口長庚醫院團隊江孟翰(右2)、陳姵伶(左)、郭捷妮(左2)在研究主持人、長庚兒童胸腔內科醫師邱志勇(右)率領下進行研究。(長庚醫院提供/中央社)
過敏兒童人數居高不下,飲食和環境是兩大誘發因素,為找出與基因的關聯性,幫助更精準有效的標靶治療,林口長庚醫院團隊江孟翰(右2)、陳姵伶(左)、郭捷妮(左2)在研究主持人、長庚兒童胸腔內科醫師邱志勇(右)率領下進行研究。(長庚醫院提供/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過敏兒童人數居高不下,飲食和環境是兩大誘發因素,為找出與基因的關聯性,有助未來提供更精準有效的標靶治療,林口長庚醫院團隊利用次世代基因定序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氣喘和異位性皮膚炎過敏兒童的免疫T細胞接受體表面的特定幾種基因,在接觸塵蟎或食物的過敏原後表現異常,進而導致氣喘和異位性皮膚炎的過敏反應症狀。

主持這項研究的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胸腔內科教授邱志勇表示,過敏性疾病是全球兒童共通的重要健康問題,對個人和醫療系統都帶來重大的經濟負擔。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約20-30%的兒童受過敏性疾病影響。其中,台灣兒童氣喘的發生率大約是5-7%,而台灣兒童異位性皮膚炎的盛行率甚至高達到10-15%。

邱志勇說,臨床上,氣喘主要影響呼吸系統,導致呼吸困難、喘鳴和咳嗽,而異位性皮膚炎主要影響皮膚,引起搔癢、皮疹和皮膚炎症。這兩種疾病都涉及免疫系統引起的過敏反應,並且都是藉由免疫T細胞表面上的接受體在接觸到過敏原(如塵蟎)、食物、花粉、寵物皮屑)後,引發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進而導致過敏性疾病的病癥。

邱志勇說明,研究團隊率先利用次世代定序技術,從次世代定序所建立的免疫T細胞資料庫中78位兒童進行研究。結果發現,當過敏兒童免疫T細胞接受體接觸到塵蟎過敏原時,會啟動接受體上基因TRAV4和TRAV13-1的表現增加,後續與氣喘和異位性皮膚炎的過敏反應都有相關;若接觸的是食物過敏原,則會啟動接受體上基因TRAV8-3表現增加,後續與異位性皮膚炎的過敏反應比較有關。

邱志勇表示,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可望逐步揭開兒童過敏反應的基因密碼,讓醫師未來可依據個別孩子特定的過敏情況進行個人化的標靶治療,達到更精準有效的治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