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33歲罹癌!醫生點名5大危險因子:風險暴增60%


【李芸報導】兩度獲得金音獎的創作歌手蘇珮卿,近日推出全新專輯《You'll Live Forever in My Songs》,將自己這幾年對抗乳癌的心路歷程寫進歌裡。蘇珮卿在新專輯導聽發行派對上,分享自己抗癌、投入治療的一年間,原有的生活戛然而止,適逢全球疫情爆發,更加深被人群隔離的孤獨。她感嘆道:「當一切被掏空,你才能感受到生命的重量,身體能為你喝一杯咖啡,是多了不起的一件事。」

蘇珮卿的母親41歲就因卵巢癌過世,因此她十分注意卵巢健康,沒想到這次找上門的卻是乳癌。2019年底確診時,蘇珮卿連40歲都不到,她曾在《自由時報》的專訪中坦言,得知罹患乳癌的當下,彷彿原子彈炸裂,瞬間身邊的一切都變得毫無意義。接下來整整兩週,她都處於恐慌中,甚至數度在工作場合落淚;老公白克迪(Cody Byasee)也提到,他曾因妻子罹癌,私下痛哭流涕,卻不敢讓蘇珮卿知道。

所幸,老公、親友們給予的陪伴與愛,讓蘇珮卿逐漸轉念,勇敢面對痛苦的化療、手術,一年後戰勝病魔,浴火重生。她也將抗癌過程沉澱為一首首歌曲,在她的手機裡,有700多條歌曲旋律,記錄下確診、抗病、康復一路上湧現的點滴靈感,例如此次新專輯中,其中一首新歌就描寫了她與死神直球對決的過程。蘇珮卿希望透過音樂,向大眾娓娓道出自己的故事,分享從死亡幽谷重生的光明、感受,「還有最重要的—–愛。」(編輯推薦: 乳癌化療掉髮也要打扮!網紅覃正萱:愛漂亮給我正能量,寧願美死也不要醜活

乳癌患者年輕化!一表看出罹患乳癌風險高低

乳癌多好發在45歲到65歲的女性身上,然而,除了蘇珮卿以外,歌手朱俐靜、演員朱芯儀、中國歌手姚貝娜等,罹患乳癌時都還未滿40歲。事實上,近年乳癌有年輕化趨勢,衛福部嘉義醫院的衛教資訊指出,台灣每年都新增1000名左右小於40歲的乳癌患者,約佔所有乳癌患者的7%。

因此,女性不論年齡,都須小心乳癌風險。台大醫院乳房醫學中心名醫張金堅、外科醫師陳榮宏也提醒,需特別留意乳癌的高風險族群包括:

  1. 有家族病史:有血緣關係的家人曾得過乳癌,尤其是停經前

  2. 本身乳房切片曾有不正常的細胞增生

  3. 未曾生育或晚生育:超過30歲未生育

  4. 初經早於12歲

  5. 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或女性荷爾蒙

  6. 肥胖:張金堅醫師在《超越乳癌》一書中提到,肥胖容易將身體營造成慢性發炎的環境,進而增加癌症發生機率。一旦過重,罹患乳癌的風險也較高;且停經後肥胖的女性,相較健康體重女性,乳癌風險更是會增加2倍。他建議,女性的健康體態應為18.5≦BMI<24,依據肥胖程度不同,乳癌風險分別為:

    • BMI>25:罹患乳癌風險增加17%;

    • BMI>30:罹患乳癌風險增加37%;

    • BMI>35:罹患乳癌風險則增加近60%

日本婦產科醫師高尾美穂也在《從40歲開始準備的更年期教科書》一書中,列表說明乳癌風險高低的族群:

 

高風險

低風險

初潮早、停經晚

標準

普通、矮

有家族病史

無家族病史

無、高齡產婦

肥胖

標準

喝酒

不喝酒

有(包含二手菸)

適當運動


預防乳癌最重要的是這招!對抗乳癌3大關鍵

雖然乳癌聽起來可怕,但是臺大醫院整形外科醫師戴浩志在乳癌防治基金會的網站中提到,若能及早發現、治療,早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超過9成,治療後的恢復狀況普遍都不錯。戴浩志醫師也提出乳癌防治的3大關鍵:

一、及早預防

乳癌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共同造成,主因包括雌激素變化、年紀增加等。戴浩志醫師認為,若要預防乳癌,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定期篩檢,並須搭配良好生活習慣,例如規律運動、減輕壓力、避開塑化劑等有害物質,並多吃蔬果、抗氧化食材,少吃高糖、高脂肪食物。

二、及早發現

許多民眾不了解健康的重要性,因而不願接受乳癌篩檢,錯失在早期揪出癌症的機會。戴浩志醫師說明,目前乳癌的正規檢查包括X光攝影、超音波兩種,建議女性每年都應定期接受乳房檢查,可以將X光攝影和超音波檢查交替安排,雙管齊下預防疾病發生。

三、及早治療

戴浩志醫師提到,現在的醫療進步,且乳癌治療趨於個人化、精準醫療,多數的乳癌病患只要及早發現、積極治療,預後普遍都不錯。他還曾遇過一位病患,前往看診時腫瘤已有8公分大,經過化學治療,腫瘤竟縮小、甚至完全消失!因此若發現乳癌,只要及早投入治療,仍有機會將癌細胞去除乾淨。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金音獎歌手33歲罹乳癌!醫生點名5大罹癌因子:風險暴增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