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之聲】十年磨一劍:北約從「腦死」到復甦(下)

「亞洲版北約」能否制約中國

廖天琪:至於面對拿破崙兩百年前就警告過的「睡醒的獅子」——中國,歐美國家真的「怕怕」了。大家心中想的是「亞洲版北約」,要都參與到印太的「漩渦」中,其實從地緣政治上說,這是說不通也難以做到的。「北約」不過是表達一種姿態,傳遞一種「樓梯響」的聲音,真正參與的是美、日、韓,和東南亞地區的國家,跟大部分北約成員國並無所涉。

面對「醒獅」中國,G7也拋出一項「全球基礎建設倡議」來跟「一帶一路」比肩,是否落子又晚了一步?中共從2013年開始就步步為營,海、陸兩棲鋪展,在亞洲和非洲都贏得了「基建狂魔」的名聲,讓許多第三世界國家陷入負債危機,但是也的確扶植了當事國的基建事業,某種程度上開創了當地社會發展的生機。七國集團希望在2027年調動6000億美元的資金來推動全球基建項目,且不說這筆資金屆時能否真正到位,單是這麼多金主參與其中,事情就夠複雜了。何況民主國家有勞工法、環保法諸多限制,哪能跟專制中國一人拍板就成定局的乾淨俐落相比。而且中國人吃苦耐勞的能耐也是西方人望塵莫及的。

總結一下,西方工業國和北約盟國的確把俄羅斯和中國當成了競爭對手、敵對勢力,俄羅斯的侵略戰爭把西方陣營團結凝聚起來了,今後雙方會形成對峙,但這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

「中俄聯手抗美」不是好事

萬潤南:在一個新的世界格局當中,季辛吉是非常有戰略眼光的,實際上川普是接受了季辛吉的建議,專門在赫爾辛基與普丁約談,是否達成默契,不得而知。至少在現實的美國政治中,遭遇了「通俄門」調查的巨大阻力。季辛吉的大智慧「聯俄制中」淪為泡影。

在普丁侵略烏克蘭後,川普還稱讚普丁是天才,說什麼「我最懂他」之類的話,就說明他們之間確實是有過默契的。從大局上講,中國本來處在一個十分不利的局面。倘若按照季辛吉的設計,美國應該聯合俄羅斯,制約中國。但現在的結果呢,戰略全局變成了俄中結成了死黨,抗衡美國。所以從這個變化來講,中國是得利的。

按照季辛吉的設計,美國應該聯合俄羅斯,制約中國。但現在的結果呢,戰略全局變成了俄中結成了死黨,抗衡美國。左起:普丁、習近平、拜登。示意圖/擷自網路,民報合成
按照季辛吉的設計,美國應該聯合俄羅斯,制約中國。但現在的結果呢,戰略全局變成了俄中結成了死黨,抗衡美國。左起:普丁、習近平、拜登。示意圖/擷自網路,民報合成

季辛吉的原文是:「400年來,俄羅斯一直是歐洲的重要部分,在關鍵時刻俄羅斯一直是歐洲權力平衡的保衛者。歐洲領導人不應該忽視這種長期關係。」季辛吉的眼光,可說是「薑還是老的辣」。

季辛吉還說:「烏克蘭的合適角色,是成為一個中立的緩衝國,而不是歐洲的邊界。西方應該考慮俄羅斯的利益,避免其成為中國在歐洲的前哨。」現在實際上是這樣,俄羅斯真的成了中國在歐洲的前哨了,而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俄羅斯還求著中國。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講,大意是:俄羅斯是中國跟西方對抗的最後一道屏障。也就是說,俄羅斯本身也意識到了這一點,現在的問題是,它不靠中國還不行。

俄烏戰爭前,俄中能源貿易,中國提出用人民幣結算,普丁不幹,說要用歐元結算,現在是所有的貿易都用人民幣結算了,連印度購買俄能源,已超過2000億美元了,都是用人民幣結算。

所以說,中國在大局上是得利了。季辛吉也講得很清楚,他說:我不相信稱霸世界是中國的理念,不過中國未來可能會變得十分強大,但這不符合美國的利益。季辛吉這個老爺子,從他開始建議,要「聯俄制中」,應該對俄羅斯什麼態度?對烏克蘭什麼態度?要避免什麼?講得清清楚楚……。

結局是什麼呢?季辛吉當年「聯中制蘇」,大戰略是成功了;而現在的「聯俄制中」,卻得到了一個相反的結果。

歐洲棄俄政策能否擺脫危機

廖天琪:其實北約峰會召開之前,G7的七國集團峰會於6月26〜28日在德國巴伐利亞埃爾茂宮舉行,德國擔任了輪值主席。北約峰會是G7峰會的延續。G7峰會已經定了調,要堅決支持烏克蘭,並在氣候保護、可持續發展,全球糧食安全和性別平等這些領域進行了重點討論,提出了應對方案,輪值主席德國總理蕭茲(Scholz)明確地提出,要減少對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加強再生能源的發展,他甚至提出建立國際氣候俱樂部的想法,得到其他國家的支持。對於糧食危機,各國將提供45億美元的資金來應對可能到來的糧荒。

G7輪值主席德國總理蕭茲(Scholz)明確地提出,要減少對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加強再生能源的發展。圖/擷自G7臉書影片
G7輪值主席德國總理蕭茲(Scholz)明確地提出,要減少對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加強再生能源的發展。圖/擷自G7臉書影片

不論G7 還是北約的兩個峰會,都把俄羅斯看成是當前世界危機的直接肇事者,但是俄羅斯既是能源又是糧食出口大國,解鈴還需繫鈴人,跟俄羅斯「死磕」不應該是唯一的選項,制裁和施加壓力有其必要,像把瑞典、芬蘭納入北約,拉攏西巴爾幹和黑海地區國家,形成對俄羅斯的包圍圈這些作法都對,但是另一方面還是要對話、協商。三十年來,世界好不容易把東西對峙的陣營拆除了,現在不能又重新打造銅牆鐵壁來圍堵哪怕是魔鬼的對手。

結語:「北約」面對的問題知多少

廖天琪:「戰略概念」文件提到不屬於北大西洋地區的中東、北非等不穩定的地區,打擊恐怖主義很重要。

恐怖主義依然是對世界的一大威脅,但是這種思潮和手段畢竟只能在狂熱偏激的小眾群體中發生作用,無法普遍廣泛地欺騙廣大群眾,它能擾亂社會,卻無法取得人心。我們看見連阿富汗的塔利班那些野蠻的伊斯蘭狂徒也多多少少被中共政權「收服」了,對付恐怖主義並非「無解」,方法對,百鍊鋼也能化為繞指柔。

俄羅斯已經採用了核威懾手段,但是「戰略概念」文件提到要為沒有核武器的世界努力,是否言不由衷?

猶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民主共產陣營對峙尖銳,要求雙方裁軍、發展世界「無核」之聲甚囂塵上,西方的和平運動展露頭角,歐洲許多理想主義者提出要民主國家單方面裁軍,他們認為只要我們放下武器,對方解除恐懼,就不會繼續擴軍,假以時日,也會放棄使用武力。這種天真善意的想法,尚未得到應證之前,柏林牆就坍塌了。現在回頭看,不禁捏把冷汗。放縱的權力就如同虎豹,不噬人是違反它天性的。當然進行核競賽是危險的,但是適當地擁有核威力才具有談判的籌碼。當然無核世界作為大方向是對的,但距離遙遠。

全球氣候暖化問題嚴重,「戰略概念」文件是否沒有足夠重視?關於氣候變化的國際會議不斷地在世界各地舉行,6月間在德國波恩的氣候大會上,各國領導人討論並檢驗兩年前在英國格拉斯哥的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上,各國承諾減少使用化石燃料,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汙染環境的國家,占了世界碳排放的27%。中國答應並且也在今年來持續減少了排放,但這是否跟新冠疫情造成的減產有關,不得而知。印度也是個煤炭消費大國,目前還看不出它所做的努力。森林的砍伐是氣候的殺手,亞馬遜熱帶雨林多半在巴西,而那裡對森林的破壞依然有增無減。目前全球暖化已經達到侵蝕大自然,絕滅生物物種的警戒線,任何這方面的努力都不為過,各國都應當將此議題提到政府的議事日程上來。

【閑話三人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又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盡管是些閑言碎語,嘮叨些普天之下滿意不滿意的言論,不敢冒然稱是醒世警世之議,聽不聽由你……(全文完)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