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之聲】潘永忠:歐盟期待與拜登團隊合作,共同應對當今時代的重大挑戰

美國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在總統大選中勝出的消息令多數歐洲國家感到欣慰。在川普當政的四年時間裡,美國外交政策發生的變化,在全球外交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就歐洲而言,川普從宣佈從德國懲罰性撤軍,到頒佈對歐盟的貿易關稅等種種行為,嚴重衝擊了跨大西洋夥伴關係。

隨著拜登的當選,歐洲希望能夠修復與美國的關係,共同應對當今世界的重大挑戰。如何展望歐美未來關係走向?民主中國陣線秘書長、歐洲之聲副社長潘永忠先生接受了本台採訪。

法廣:拜登當選下屆美國總統的消息在歐洲引發較大反響。實際上,針對歐洲如何在與美國關係中定位的問題上,歐洲政界人士存有分歧。您如何看待歐美之間的關係?

潘永忠:首先談一點個人對美國大選的看法。我相信美國的民主制度,無論誰當選總統,都是美國人民的選擇。眼下美國社會出現的狀況,只是美國內部的情緒之爭,是暫時的,不會影響到美國的民主體制,一切都會過去,步入正軌。
我們沒有理由去懷疑美國的民主體制,設想一下:懷疑美國民主黨,懷疑拜登團隊,其實就是對美國民主制度的不信任;其次,各國首腦紛紛在第一時間祝賀拜登當選總統,歐盟與歐洲傳統民主國家的歡呼雀躍,難道都錯了?懷疑美國的民主體制,不啻是否定整個世界的民主體制,難道還要與之較量與對峙?
至於美國與歐盟的關係定位,即便是在美德關係深度不和諧時,德國總理梅克爾仍然堅持重申:「歐洲與美國的關係,建立在傳統的價值觀基礎之上,德國、美國等民主國家始終是站在一起的。」她還說:美國是德國、歐盟的同盟國,無論從價值觀來講,還是從現實同盟利益來看,德國與歐盟都會選擇站在美國一邊,這一點毋庸置疑。
前些日子,為了歐洲的「戰略主權」問題,德國防長克蘭普·卡倫鮑爾(Kramp-Karrenbauer)與法國總統馬克宏之間發生了爭執,但這是歐盟大家庭內部的「防務政策」走向討論,並不意味與表明美歐之間有什麼根本性矛盾,一不是敵對矛盾,二不是不可調和的問題。拜登總統說了:「我們用手指戳盟友的眼睛,卻擁抱獨裁者是毫無道理的!」我們相信他有智慧、有能力與歐盟共同妥善協調好這類問題。

法廣: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建立的歐洲聯盟,經過多次擴大,成員國從最初的六個擴至最多時的28個。歐盟的初衷,是要變得更加強大。數十年後的今天,您如何評判歐盟在全球的地位?

潘永忠:冷戰結束以來,在德國科爾總理與法國密特朗總統的努力推動下,促成了1992年的《歐洲聯盟條約》,歐共體正式被歐洲聯盟所取代,繼而進一步組成經濟貨幣聯盟,實施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內政司法合作的目標更明確,建立了「超國家機構」的聯盟。歐盟至今已擴展成28個歐洲國家組成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的發達國家經濟政治集團,並由17個成員國共同使用單一貨幣——歐元,成為美元以外又一國際儲備貨幣和結算單位,對國際社會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和吸引力。毋庸置疑,歐盟已成為當今國際地緣和政治格局中十分重要的力量之一。
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全球戰略是:共同遠景,共同行動,建設一個更強大的歐洲。
從國際政治說,現代的國際體制、及多邊合作的規則制定,均是由美國與它的同盟國一起制定的,歐洲民主國家都是主要的參與制定者。再則聯合國的五大常任理事國,歐盟成員國就占了2席。經濟上,歐盟是世界上第二經濟實體;科技上,以德國、法國為首彙聚了全球領先的科學技術力量;軍事上,歐盟成員國絕大部分屬於「北約」成員國;在文化上,歐盟國家因地理位置雖然受到中東北非伊斯蘭難民潮的衝擊,但是傳承了歐洲的基督教文化。從「文明衝突論」的角度來看,歐洲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戰後的德國,一躍而重新回到歐盟霸主地位,德法兩大國,在國際政治舞臺上都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作者指出,從「文明衝突論」的角度來看,歐洲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戰後的德國,一躍而重新回到歐盟霸主地位,德法兩大國,在國際政治舞臺上都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示意圖/網路資料民報合成
法廣:從戰略角度看,歐盟恢復與美國的跨大西洋夥伴關係意義何在?

潘永忠:跨大西洋關係(Transatlantic relations)是指一系列位於大西洋兩岸國家的歷史、文化、政治、經濟和社會的國際關係。也特指美國與歐洲國家(如英國),或相關國際組織間的關係。
隨著美國大選結果明朗化,歐洲國家長長地鬆了一口氣,歡呼聲一片:「歡迎美國歸來!」
拜登總統明確將結束川普總統「對傳統盟友打壓、欺負、要錢」的政策,強調了與同盟國的合作。
梅克爾總理明確期待與拜登的「合作」,她說:「要戰勝我們面對的巨大挑戰,跨大西洋的友誼無法取代。」
馬克宏總統發推特向拜登表示祝賀,並說「戰勝挑戰,我們任重道遠,讓我們通力合作。」
儘管也有評論置疑,「把美國理想化毫無意義」。但我深信美國民主制度的完美與成熟。事實上,任何制度都有缺陷,但只要具備恢復與修正機制,就是完美的制度。拜登新任命的國務卿布林肯說:我們必須運用謙卑和自信的方式,謙卑正像總統當選人拜登所說:我們無法獨自解決所有問題,我們需要與他國合作!這就是美國修復的宣言。
歐盟國家向來比較理性,通過價值觀理念,通過制定制度規範,共同約束與制裁獨裁專制國家。拜登總統,被譽為「美國價值觀的捍衛者」,美國傳統政治精英的回歸,歐盟期待與拜登團隊的合作,回歸同盟的正常合作,應對當今時代的重大挑戰,其中包括共同抵禦中國的世界擴張。再則,歐盟跟美國恢復大西洋夥伴關係,結成牢固的盟友,這對北邊的俄國是一個直接的提示,歐美關係好,能讓俄國有所顧忌與忌諱。

法廣:從經濟角度而言,中國經過多年談判,終於在11月上旬,與另外14個國家就建立全球最大規模的自由貿易區簽署了協定,該貿易區涵蓋全球經濟的近三分之一。這一協定的簽署對歐洲意味著什麼?

潘永忠:談到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就會想起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2009年,奧巴馬總統宣佈美國將參與TPP談判,2015年,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12個國家成功結束「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談判,達成TPP貿易協定。TPP不僅涵蓋國際貿易領域,還對勞工和環境、智慧財產權、國有企業等敏感議題進行了規範,因此也被稱為「21世紀的貿易協定」。TPP就是針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制約中國國際貿易市場的發展。有專家指出:只要TPP存在,就沒有今天的RCEP。
美國民主黨利害,玩的是國際規則,講究的是遊戲中的制約與封鎖,在交往中、在笑談間,讓對手灰飛煙滅。川普講究「天雷滾滾」的聲勢,與中國經濟「脫鉤」,大幅縮減與中國的經濟關係,殊不知雷鳴聲中,卻給了中國一片天空。
什麼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是東盟十國發起的,由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與東盟有自由貿易協定的五國共同參加,共計15個國家所構成的高級自由貿易協定。在新冠疫情第二波逆襲、全球經濟萎靡之際,這樣的區域經濟協定簽署,對亞太地區的經濟復蘇與更廣泛的合作具有積極意義。另一方面,今天的RCEP能簽訂,中國首先應該感謝川普總統退出TPP的協議,給了中國今天的機會。
應該說:RCEP,對於德國不一定是好消息。德國聯邦外貿協會(BGA)主席伯爾納(Anton Börner)指出:「在這一世界最大的自貿區的其它14個國家,中國企業未來將獲得更便利的市場准入,同時意味著德國企業的銷售條件相對變差。」他說,中國還由此獲得機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這一經濟區域的貿易規則。
11月24日,梅克爾總理與習近平通電話,她表示:「德方祝賀中方同有關各方達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並敦促:「希望同中方加大努力,推動年內完成《歐中投資協定》談判……」。
我的估計:中國會回應梅克爾總理的呼籲與督促,背後原因,是中共對拜登政府的擔憂與防範。
拜登上任後,會組成民主國家聯盟,共同對付與制約中俄集權獨裁政府。拜登接任後,會持續川普總統的一些做法,比如對中國的加徵關稅、封鎖半導體製造設備和晶片等高科技產品限制、包括香港、維吾爾的人權牌,及臺灣安全牌(這些都有美國數個憲法保障,對於今天的拜登政府都是無法改變的。)
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與《歐中投資協定》,無疑都成為中國抗拒未來拜登政府壓力的「金鐘罩」與保護層。


2020.11亞太地區15個國家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議(RCEP)。圖/擷自CCTV
法廣:您認為,跨大西洋夥伴關係能否在較短時期內得到恢復?

潘永忠:還是那句話: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迎接拜登總統的將是千頭萬緒的工作。從梅克爾總理與習近平通了這番電話來看,我的悟覺與看法是,是否歐洲政治家預感到了:跨大西洋夥伴關係不能在較短時期內得到恢復與迅速展開?因為:1、美國疫情太嚴重了,拜登將首先集中精力,專注於國內疫情治理與經濟恢復。2、看到美國選舉而引出系列的社會問題,歐洲國家是否在擔憂,這次選舉產生的社會分裂能否在短期內修復?
※本文轉載自:法國國際廣播電台(RFI)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