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核能研究所轉型科普 新設博物館開放大眾參觀

從空中鳥瞰,看起來像雙十國慶造型的建築,就是歐洲核能研究所科學門戶展覽館的主建築。根據核研所提供的平面圖,從左邊進入展覽館後,穿過大禮堂和接待中心就進入雙十造型的展覽場。

要進行高能量的強子對撞實驗,加速階段是相當重要的一環。這個部份從參觀者的方向來看在右手邊,真正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加速所需的主要環狀管路,位於地下50至175公尺,管路直徑3公尺,整個圓環總長約27公里。為了讓來參觀的年輕學生也能了解,館方就以互動式模型,讓民眾有更深入的體會。

展覽館導覽員說道,「這個是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模型,是大型加速器。我們嘗試把這個金屬球體加速,讓它繞行整個圈圈。這時我們要打開電磁裝置,在正確的時間點按下按鈕。」

至於在加速的部份對面,則是講解對撞的部份。加速與對撞基本上是一體的,因此在這邊展示的,以介紹對撞機代表的科學與工程概念為主,包括如何偵測與分析粒子等等。

至於下一個段落,左手邊是回到大爆炸。科學家認為大爆炸是宇宙的起源,這個展覽就是核研所對於宇宙從初始到現在,整個時間序列的研究發現。

而「探索未知」的部份,由於還沒有實際的研究,因此由館方要請藝術家以實際的作品,顯現出所謂四維空間等抽象的概念。

歐洲核能研究所總幹事吉雅諾蒂透露,「我們對於宇宙一無所知。在此我們也提到人們極有興趣的部份,讓我們得以推進擴大知識界線。」

最後是量子的世界。量子被定義為最小的物理單位,這裡的展覽同樣是以互動的方式,讓參觀者想像自己是1個量子,和其他的量子如何在物理學的規律中互動。

這個名為科學門戶的展覽館,前身是起源於1990年的歐洲核研所博物館。當時雖然也是開放參觀,但限於必須是有物理學背景的人,才可以申請。

展覽館館長艾瑪桑德斯2018年表示,「在歐洲核研所當展覽館長絕非易事,因為來的人不只是要看展覽。他們來,因為這裡是研究的實驗室,他們要看到科學實驗怎麼進行。設計這個展覽館是要展示最真實的科學實驗場域。導覽員都是科學家、工程師以及電腦專家。這個大熔爐結合各種工作背景,成員來自四面八方。」

從科學家匯聚知識的殿堂,轉型為推廣科學普及化的重鎮,歐洲核研所可說是做了前所未有的大膽嘗試。

歐洲核能研究所總幹事吉雅諾蒂補充,「核研所每年接待15萬名參觀者,而申請的人有30萬。換言之,我們只能滿足半數的申請者。而轉型為科學門戶之後,我們每年可以接待50萬人來參觀。」

館方指出,邀請專業的展場設計公司協助歐洲核研所博物館的轉型,並由各領域的科學家進行導覽,讓普羅大眾也能一窺科學的奧秘,是相當值得的。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升級 科學家盼解宇宙「暗物質」謎團
居家常見昆蟲 科博館探索計畫帶領民眾認識
羅密歐與茱麗葉 「塞胡卡斯水蛙」試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