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疫情再起,德、法將相繼封城 3支疫苗進入COVAX候選,台灣打得到嗎?

我國政府日前與國際疫苗供應平台COVAX簽約等待候選新冠疫苗的問世與分配,台灣東洋公司也在日前宣布取得德國BioNTech疫苗的在台代理權、盼銷給政府作為公費疫苗,國光、高端、聯亞等國產疫苗亦加速試驗中。然而,這些管道的疫苗在試驗進度與可分配數量上均有差異,政府該如何布局才對防疫最有利?

我國政府9月中旬與COVAX(COVID-19 Vaccines Global Access)簽約,這是由世界衛生組織(WHO)、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及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CEPI)合作領導的平台,他們投資候選疫苗的開發與量產,預計在候選疫苗問世後公平分配給加入這個平台的國家。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統計,截至10月21日,全球有超過2百款疫苗正進行不同階段的試驗,有11款已進到第3期人體臨床試驗。其中3款是COVAX候選疫苗,包括英國牛津大學和阿斯特捷利康(AZ)藥廠合作研發的疫苗、美國莫德納(Moderna)疫苗、美國諾諾瓦克斯(NOVAVAX)疫苗等。由於疫苗仍在試驗中,因此目前疫苗的問世時間點與分配機制還是未知數。

德廠疫苗有意銷台作為公費疫苗,指揮中心尚未定奪

除了COVAX之外,國內業者也自行向國際藥廠爭取代理。台灣東洋藥品公司日前宣布有條件取得德廠疫苗(BioNTech)在台的代理銷售權,最快能在明年第一季取得供貨。然而,我國政府如果沒有買下大量疫苗作為公費疫苗、整體市場對德廠不具誘因,這款疫苗就可能無法順利引進國內。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在疫情記者會中,被問及對於購買BNT疫苗的態度。他表示,BNT疫苗有機會較快引進讓國人接種,因此政府對這款疫苗興趣高,但是,這款疫苗的低溫保存問題需要特別注意—不僅疫苗布點有困難,這款疫苗一解凍就要在3~5天打完,因此官方要購買就要縝密規劃流程。「我們希望要有,但進貨量也要考慮到我們的施打能力」。

德廠疫苗低溫保存難,專家建議定點提供高風險群接種

不過,有一說,有進行研究的醫學中心其實都有能力提供低溫環境保存這款疫苗,而政府在購買上游移不定的態度,可能是為保障國產疫苗,包括國光疫苗、高端疫苗與聯亞疫苗等。

對此,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成員、中國醫院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黃高彬接受採訪提供進一步的解釋與觀點。他說,BNT疫苗需要攝氏-70 ~ -80度的冰箱來保存,有作研究的醫學中心的確有相關設備;倘若我國政府限制民眾在醫學中心接種,疫苗保存就不是問題;但如果要讓各地區民眾都有機會接種,疫苗運送車的設備就是大問題,因為車輛同樣需要充分供電、維持攝氏-70 ~ -80度的保存環境,否則這款疫苗放在室溫5~6小時左右就會失效。

黃高彬表示,國產疫苗需要的保存環境約在攝氏2~8度左右,相較之下,BNT疫苗並不具競爭力。不過,國產疫苗尚在試驗階段,做完二期試驗還要作動物攻毒試驗,食藥署近日宣布將第二期臨床試驗人數拉高至3,000人、試驗後須追蹤1個月確保沒有嚴重不良反應才可授權量產,據此預估,國產疫苗最快明年中以後才能上市,這個時間點遠遠晚於宣稱能在第一季供貨的BNT疫苗。

綜合考量國內外疫情以及各管道疫苗的供貨期程,黃高彬認為,政府可買下一定數量的BNT疫苗讓三大高風險群在醫學中心接種,包括國際商貿人士與因公出國者、醫護人員以及高齡長者。因此,眼下需優先盤點這3類高風險族群的需要量,以及這些數量的疫苗要如何配置在北中南東各家有低溫保存條件的醫學中心,才能回頭向台灣東洋公司確認購買量。

不過,因公需要出國、醫護人員與高齡長者人數加總,所需的疫苗數量會不會仍無法符合德廠的期待?黃高彬坦言有可能,因此這款疫苗能否順利引入台灣,還有變數。

秋冬疫情再起,歐洲確診病例數陡直竄起

相較於台灣疫情在控制中,世界各國疫情持續蔓延。指揮中心統計,截至今日上午,全球新冠肺炎確診人數來到4,446萬多人,死亡人數為117萬多人,致死率2.64%。

近一週以來,平均每日新增個案數的前5名國家分別是美國(約7.3萬人)、印度(約5萬人)、法國(約3.8萬人)、巴西(約2.3萬人)以及英國(約2.2萬人)。其中法國增加率高達5成4、英國與美國均為2成1,歐洲地區疫情高速蔓延令人憂心。

(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概況,資料擷取時間截至10月28日上午9:20。圖片來源:指揮中心)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於今日疫情說明會中,也提及歐洲現況嚴峻,單周確診數高達148萬人;除了法國與英國,德國單日確診數突破萬人,愛爾蘭政府上週更宣布全國封城6週。整體而言,全球五大洲僅大洋洲疫情控制有成。

遏止疫病蔓延,待疫苗問世

面對新冠肺炎持續流行,有人認為,讓人們自然感染或許有機會達到群體免疫,然而,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說,在眾人彼此傳染、達到群體免疫之前,勢必會犧牲許多生命。但若單純藉由嚴密防疫、隔離、檢測、追蹤等措施來降低傳染風險,長期下來對於經濟與社會生活的影響也相當可觀。

「要解決大流行趨勢,較理想的方式是發展疫苗來達到群體免疫。好消息是,以目前世界疫苗臨床試驗數據來看,疫苗並無出現很大副作用,顯示具安全性,因此很有希望順利問世,」陳秀熙說。

延伸閱讀:

婦人直腸內卡300多顆藥...禍首是稀飯!醫:還有3種飲料也不行配藥

吃完B群為何還是想睡?醫:吃錯劑量「提神變助眠」

川普確診後也吃它!2種維生素助預防新冠、流感 防疫大將也大推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