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議會右傾 學者:主體意識提升 台灣可藉提升貢獻加強關係

歐洲議會選舉初步計票顯示極右勢力席次大有進展,台北海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吳瑟致分析指出,這反映出歐洲保護主義及排外意識抬頭,在此情況下,台灣應思考如何提升對歐洲的貢獻,在產業合作等面向突破,同時持續透過友我國家發聲,以拓展台灣與歐洲的關係。

歐洲議會選舉落幕,歐盟會員國陸續公布選舉結果,根據初步預測,右翼勢力大有斬獲,各地較主流的保守派選情看好。吳瑟致指出,其中,德國與法國在歐盟具關鍵主導力量,在這次選舉中,這兩國都出現中間偏右、甚至極右派勢力明顯增加,此政治勢力的消長也會影響內部政治的運作,致使執政黨思考如何因應未來國內政局發展。

吳瑟致認為,這次選舉結果反映歐洲整體政治型態將偏向保守、以維護歐洲利益為優先,並帶動各國保護主義抬頭,不僅安全意識將增強,排外意識也會同時攀升,這將影響德、法等國在對外政策上的整體思考,包括對中國的關係。

吳瑟致指出,德、法近期有意拓展與其他歐美國家、尤其是民主陣營不同的全球路線,雖不能說是相逆而行,但希望能與中國建立一定程度的往來,維持平衡的關係;不過,從這次選舉結果來看,兩國執政黨在這方面顯然與民意有所落差,可預見未來歐盟對於中國的態度恐怕會比過去更加警戒與強硬,並可能帶動各國出現相似的趨勢。

即使德、法因此調整對中關係,但吳瑟致認為這與是否會改變對台關係是兩碼子事。他表示,這並非指德、法兩國不重視台灣的角色,而是兩岸關係對部分歐洲大國來說是可以切割的,因此無法認定右翼崛起便會加強與台灣的往來。

不過,吳瑟致也指出,在保護主義抬頭、歐洲主體意識提升的態勢下,這次選舉結果也可成為拓展台歐關係的契機,台灣應思考如何提升對歐洲的貢獻。吳瑟致:『(原音)排外這個動作上是不分國籍,只要涉及到會牽動歐洲整體的利益,或者是各自國家的利益,恐怕這個對台灣來講也是一把雙面刃。但是如何去提升台灣對歐洲的貢獻,尤其我們看到近期半導體產業,我們一直被國際社會重視,甚至是AI產業的應用等等,這個其實是未來當中台灣可以發揮一定程度的角色,在歐洲的一個產業合作上,或者是經濟發展上,其實是可以有所突破的地方。』

吳瑟致指出,歐洲議會過去曾通過許多對台友善的法案或決議文,近期也相當關注台海情勢,且某種程度推動台歐關係,其中更有些較小的歐洲國家,例如立陶宛、捷克與台灣來往密切,因此,未來如何更深化彼此的關係,透過這些國家在歐洲議會或歐盟等國際組織或平台上為台灣發聲,也是未來可以努力的方向。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歐洲議會疑歐派崛起 范德賴恩連任執委會難度增
歐洲議會選舉民意向右轉 綠黨受挫馬克宏陣營慘敗
歐洲議會大選挫敗 馬克宏豪賭解散國會

看更多相關新聞
歐洲議會選舉 右派勢力大勝 馬克宏宣布解散國會 提前改選
歐洲議會疑歐派崛起 范德賴恩連任執委會難度增
歐洲議會改選向右轉 專家憂親中影響力擴大
失去國會多數「比利時總理宣布請辭」新任可能人選曝光
尷尬!法國毒販「請假外出」投票 竟在警察眼前越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