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加徵中電動車關稅 最高38.1%遭中批典型保護主義

歐盟執委會12日宣布,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加徵暫時性反補貼關稅。

在受調查的中國3大汽車集團中,比亞迪將被加徵17.4%、吉利汽車20%,上汽集團因配合調查度低,將被加徵最高額38.1%關稅。

由於歐盟目前已對中國電動車課徵10%的關稅,若再加上新關稅,對中國國內需求放緩與價格下跌的電動車產業而言是另一大打擊。

中國外交部12日痛批歐盟此舉違反國際貿易原則,是典型的保護主義。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表示,「這起反補貼調查是典型的保護主義,歐方以此為由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加徵關稅,違背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貿易規則,損害中歐經貿合作和全球汽車產供鏈穩定,最終也會損害歐洲自身利益。」

歐盟臨時關稅將從7月4日生效,而去(2023)年10月啟動的反補貼調查,將持續到今年的11月2日,調查結束時可能會確定徵收通常為期5年的最終關稅。但如果中國與歐盟能達致有效解決方案,或許能避過徵收新關稅。

歐盟27個成員國貿易部長須在11月2日前就新關稅進行表決,至少要有11個成員國反對,才能阻止有關決定。

北京汽車副總裁王璋日前提及,「若有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不依循規定、獨斷獨行,這是非常不公平的。」

目前歐盟成員國內,包括法國、義大利跟西班牙等國,堅持要對中國電動車徵收懲罰性關稅,以保護本國汽車製造商免受低價競爭,而德國、瑞典、匈牙利、捷克等表示反對。

針對歐盟的決定,中國商務部12日晚間聲明,指責歐盟執委會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不符合中歐領導人關於加強合作的共識精神,將採取措施維護中國企業合法權益。

中國先前已揚言要對在農業、航空和大排氣量汽車等領域對歐盟進行報復,北京也已對部分歐洲酒類展開調查。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歐盟調查中國低價電動車 不排除提高關稿反補貼
擬強徵汽車零件關稅 美議員籲川普喊卡
美中關稅戰7/6開打 國際股市受重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