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加稅11/2終裁 中國學者:還有4個月協商

(中央社台北8日電)歐盟執委會公告7月4日起對中國進口電動汽車加徵暫時性反補貼關稅後,中歐宣布啟動磋商。中國學者分析,7月4日是歐方調查工作中的一個時間點,最終關稅決定是11月2日,目前中歐雙方還有4個月時間可以協商。

陸媒第一財經今天報導,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梁明指出,歐盟反補貼調查程序包括立案、抽樣、答卷、核查、初步裁決和最終裁決等6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相應時間點。

據歐盟的時程,對中國電動車的反補貼調查過程必須在立案後13個月內完成,這包括從立案到最終裁定的所有階段。初裁(即臨時反補貼措施)則必須在調查啟動後的9個月內作出。這些臨時措施可以持續最多4個月。

依照時間順序,歐盟執委會12日公布初裁,隨後按照其相關規定,在初裁披露3週後,即7月4日,要公布其臨時措施,因此7月4日是歐方展開調查工作的一個時間點,並無其他象徵性意義。

梁明說,目前中歐已經開啟磋商程序,在7月4日之前,大幅降低或取消加徵稅率的可能性較小,但從7月4日到11月2日之前,歐盟會進一步地進行補充調查,同時中歐雙方還有4個月時間進行相關磋商,在公布最終裁決措施之前,中歐雙方仍有磋商空間。

此外,有消息人士表示,目前歐盟在收到相關企業更多訊息後,決定微調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徵收的關稅。

對此,梁明認為,歐盟12日公告後,會有一定的時間去計算評價結果的準確性,但從以往經驗來看,調整幅度都不是非常大的,只能是微調。

按照歐盟程序,歐盟27個成員國貿易部長將在11月2日前就終裁結果進行表決,屆時可能決定徵收為期5年的最終關稅。

歐盟執委會12日公告對中國進口純電動車(BEV)加徵暫時性反補貼關稅,在受調查的中國3大汽車集團中,比亞迪將被加徵17.4%;吉利汽車20%;上海汽車集團因配合調查度低,將被加徵最高額38.1%關稅。

歐盟執委會表示,若與北京無法透過對話解決中國製電動車獲得過度補貼的問題,將自7月4日起加徵。(編輯:唐佩君/楊昇儒)1130628

看更多相關新聞
納智捷靠純電車n⁷翻身 今年力拚超越特斯拉
中華再推MG4搶電車市場 1周爆7000人預約試乘
特斯拉股價將現狂野走勢 彭博點出三因素
訪調:電動車充電設施太缺 美近50%車主考慮換回汽油車
裁員後人力短缺⋯Tesla中國啟動復聘 HR也賣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