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本周將宣布對中國電動車征收臨時性懲罰關稅

(德國之聲中文網)歐盟委員會預計會在本周公布對中國電動汽車 (EV) 征收臨時關稅,但此舉可能會引發北京方面的嚴正抗議和報復。

不到一個月前,美國政府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的關稅提高到100%。可以預料到的是,布魯塞爾方面幾乎肯定會對比亞迪、吉利等中國制造商以及特斯拉等從中國向歐洲出口汽車的西方制造商征收比美國更低的進口關稅。

目前歐洲汽車制造商正面臨來自中國競爭對手的低成本電動汽車的沖擊。盡管如此,歐洲汽車業幾乎都不支持對中國電動車征收懲罰性關稅。

德國汽車制造商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尤為嚴重,因此他們擔心遭到北京的報復。此外歐洲汽車企業在中國制造的汽車也出口到歐洲。

但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曾多次表示,歐洲需要采取行動,阻止獲得大量補貼的中國電動汽車充斥歐盟市場。

市場研究公司Rho Motion主管羅伯茨(Will Roberts)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說:“一旦觸發爭端,其反應和影響可能會引發貿易戰,這對於一個仍嚴重依賴中國主導的供應鏈來實現崇高氣候目標的(歐洲)地區來說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中國就歐盟的反補貼調查表示譴責並呼籲歐盟開展合作,與此同時也向歐盟各國進行游說。目前為止中方尚未明確說明會對歐盟即將祭出的懲罰性關稅具體做出何種反應。

今年年初中國商務部宣布對主要產自於法國的白蘭地采取反傾銷調查。

歐盟預計將從7月4日開始對中國產電動車征收臨時性懲罰關稅。此前90天內登記的中國電動車也都可以被追溯征收關稅。

針對中國電動車的反補貼調查將持續到10月底,屆時歐委會將決定是否征收“永久性關稅”,通常為期五年。除非歐盟各國政府以壓倒性多數表示反對,否則將實施擬議的懲罰性關稅。

不過這4個月的臨時關稅執行的時間也為布魯塞爾和北京之間留下達成潛在協議的時間。

分析人士普遍預測關稅將在10%至25%之間。

在中國制造的西方電動汽車品牌以特斯拉、雷諾、達契亞和寶馬為主。歐盟委員會預測,中國品牌在歐盟市場銷售的份額將從2019年的不到1%上升至8%,2025年更是可能達到15%。歐盟委員會表示,中國品牌電動汽車的價格通常比歐盟制造的車型低20%。

出口到歐洲的中國車型包括比亞迪Atto3、上汽的MG以及吉利的沃爾沃等。

來自德國的警告

寶馬、奔馳和大眾汽車均警告不要對來自中國的汽車征收進口關稅。匯豐銀行估算,德國汽車制造商在中國市場的利潤佔其全球利潤的20-23%。

歐盟成員國之間對於是否向中國電動車征收懲罰性關稅的問題也存在明顯差別。法國持支持態度,德國則持反對態度。

與此同時,市場也在發生著變化。歐洲汽車制造商與中國合作伙伴建立更多合作,以更低的成本、更快速的速度將電動汽車推向市場。

此外,中國制造商和供應商為了躲避關稅也開始投資歐洲。

歐洲傳統汽車制造商的高管最近對路透社表示,更高的關稅可能會暫時縮小或消除中國汽車制造商從其供應鏈中獲得的成本優勢。但這並不能阻止中國低成本電動汽車賺錢。

(路透社)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