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台灣丹麥雙向論壇亞泥受邀

亞泥受邀到「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台灣丹麥雙向論壇」分享實績。
亞泥受邀到「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台灣丹麥雙向論壇」分享實績。

亞泥受邀到「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台灣丹麥雙向論壇」分享實績。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台灣丹麥雙向論壇」日前在台北登場,會中深入解析CBAM對台灣出口企業的影響,希望化解台灣業者的碳焦慮。亞泥早在十多年前就開始布局水泥業的低碳轉型,成效近年顯著提升,不但大幅縮減碳排放量,還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引起歐盟好奇。因此成為唯一受邀分享的水泥業者。

亞泥表示,將持續發展低碳技術創新,與國際接軌,致力於成為全球水泥業低碳轉型的領導者,推動永續未來,進一步鞏固競爭。

亞泥花蓮廠首席副廠長陳志賢他表示,亞泥是低碳水泥最早推廣者,從熟料燒成階段的碳排放減量開始著手,早在2011年就開始生產適用在泥作工程的墁砌水泥。這種水泥在品質和性能上較一般卜特蘭水泥更適合泥作使用,不僅降低天然資源消耗,還能減少18%碳排放。亞泥也設下2035年銷售50萬噸的目標,希望取代亞泥的袋裝卜特蘭水泥市場。

至於亞泥推出的散裝卜特蘭石灰石水泥,可有效減低12%溫室氣體排放,這種水泥用在一般建築、橋梁、鋪路、預鑄混凝土及巨積混凝土,日前經過科學測試,已通過耐震、強度及耐久性等各項考驗,目前開始使用在花蓮的住宅建案,有助大幅降低建築物蘊含碳;未來將持續發展低碳技術創新,與國際接軌,致力於成為全球水泥業低碳轉型的領導者,推動永續未來,進一步鞏固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