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股近期表現優於美股 中國解封、暖冬等原因助陣

歐股近期恢復生機,表現優於美股大盤,《華爾街日報》分析,這是由於通貨膨脹出現放緩跡象、能源價格下跌、中國解封帶來的樂觀情緒。不過,分析師並不看好長期前景,尤其中國解封能否為歐洲企業帶來支持,仍是個問號。

圖片
2023年1月4日,德國法蘭克福證交所的德國DAX指數走勢圖。路透社

《華爾街日報》10日報導,歐股近年經常被認為落後於全球市場,但近幾個月來表現亮眼,過去3個月來,德國DAX指數和法國CAC 40指數均漲18%以上,是標普500指數漲幅8.5%的2倍多。英國富時100指數也大漲,再2%多就可創下歷史新高。

這凸顯歐洲經濟預期發生大幅轉變,幾個月前,歐洲還因為俄烏戰爭、潛在的能源危機、創紀錄的高通膨率而焦慮不已。這些問題尚未完全獲得解套,不過投資人對於繼續錢進歐洲已感到比較放心。

這股樂觀情緒也跨進了新年,今年以來,歐股指數漲幅超越美股,即使歐股10日下跌,英國富時100指數跌0.4%、德國DAX指數小跌0.1%,而標普500指數上漲了0.7%,仍未扭轉歐股表現優於美股的態勢。

近期信心提振的其中一個跡象是,近2週投入英國股票基金的資金規去年6月以來雙週資金規模新高;據資金流向追蹤機構EPFR,投資者向英國共同基金和ETF淨增資逾1.88億美元。

與此同時,據花旗研究,歐洲期貨市場頭寸也更樂觀,上週投資者做多歐股更勝美股。金融服務公司Hargreaves Lansdown分析師史翠特(Susannah Streeter)表示,歐股表現出極強抗壓性,可能比眾人原先預測得更強。

歐洲股指回升原因

報導指出,歐股反彈是股市機制、與市場基本面共同作用的結果。美股市場被大型科技股拖累,不過歐股指數並非由這類股票主導;在各國升息抗通膨之劑,高利率環境使投資者偏愛價值型股票,例如銀行、零售、能源概念股,利於偏向週期性股的歐股指數。

去年歐元和英鎊對美元長期走弱,使歐股更便宜,增加投資吸引力。疲軟的歐元和英鎊也提振了歐洲出口競爭力、以及以美元計價的產業收入。

歐股也受經濟形勢走強的推動,歐洲今冬比預期中更溫暖,舒緩投資人對能源危機可能破壞經濟的擔憂。能源價格下跌,有助抑制通膨;歐盟上週公佈統計顯示,12月年通膨率連續2個月放緩,物價漲幅為8月以來最低。此外,英國通膨也呈現放緩。

中國上月放寬新冠肺炎防疫限制,意外提振了一些歐股,包含礦業、精品類型的概念股,路易威登集團(LVMH)、愛馬仕國際(Hermès International SCA)今年股價均漲11%,主要就是看好作為精品市場重要買家的中國金主將增加海外消費。

長期仍較看好美股

瑞士隆奥銀行集團投資管理(LOIM)宏觀分析主管伊勒普(Florian Ielpo)說,歐洲股市與中國的牽絆比美股更緊密。不過,他對歐洲前景並不樂觀,因為歐洲央行仍在緊縮週期的初期階段,隨著借貸成本上升,歐洲經濟體可能面臨更多痛苦;中國解封是否能對歐洲企業帶來長期支持,也仍是一大問號。

伊勒普說,短期內有一系列利多讓歐洲股市嘗到甜頭,但長期來看,這些利多因素可能會減弱。

另一個問題是,投資人對價值股的偏好可以持續多久。如果科技股某一天開始反彈,那麼歐股市場的吸引力可能又會減弱。

羅斯柴爾德銀行財富管理(Rothschild & Co. Wealth Management)的全球投資策略師( Kevin Gardiner )賈迪納表示,目前難下定論,不過與歐洲相比,他更看好美國資產,「我們還沒看見利率登頂,現在說這些都還太早」,此外也還不能肯定今年會否出現全球經濟衰退。

更多太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