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永叔專欄】為什麼阿拉伯世界並未團結反對以色列?

麗娜·卡提卜 Lina Khatib發表在最新一期《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 的<為什麼阿拉伯國家必須在加薩問題上發揮領導作用>( Why Arab States Must Lead on Gaza)分析區域國家如何集中力量結束以色列-哈馬斯戰爭(How Regional Countries Can Pool Their Leverage to End the Israel-Hamas War)。
阿拉伯世界並未團結起來反對以色列
10 月 7 日哈馬斯襲擊以色列時,距離 1973 年贖罪日戰爭爆發已過去 50 年零一天。這場衝突也是從一次突襲開始的,當時埃及和敘利亞的軍隊讓以色列軍隊和情報部門措手不及。當時,阿拉伯世界團結起來反對以色列,阿拉伯產油國利用石油禁運在戰後和平談判中獲得籌碼,阿拉伯軍隊透過向敘利亞派遣軍隊來支持埃及和敘利亞的軍事行動。
如今,該地區的情況要複雜得多。阿拉伯世界並未團結起來反對以色列。相反,10月7日前夕,各個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的關係卻各不相同。埃及和約旦幾十年前與以色列簽署了和平協議,至今仍在安全方面合作。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酋) 最近與以色列實現了外交關係正常化,並於2020 年簽署了《亞伯拉罕協議》。在哈馬斯發動攻擊之前,沙烏地阿拉伯和以色列在華盛頓的支持下正在敲定一項關係正常化的協議。卡達秉持與各方開放溝通的立場,與以色列保持非正式關係,同時在杜哈接待哈馬斯政治領導層。儘管這些國家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日益緊張的局勢感到沮喪,但他們都沒有預料到局勢會很快演變成戰爭。考慮到以色列-巴勒斯坦衝突得到控制,他們專注於自己的政治和經濟目標,這通常意味著與以色列政府做生意。
表面上的團結掩蓋了這樣一個事實
但據加薩衛生官員稱,以色列入侵加薩地帶已造成約 15,000 人死亡,一夜之間改變了這些關係。它正在推動阿拉伯國家在以色列-巴勒斯坦衝突問題上採取更統一的公開立場。當以色列10月底襲擊賈巴利亞難民營時,埃及、約旦、卡達、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酋的反應幾乎一致,都強烈譴責這次攻擊並呼籲停火。
然而,這種表面上的團結掩蓋了這樣一個事實:每個阿拉伯國家對以色列-哈馬斯戰爭的態度主要是出於對其自身特定優先事項的擔憂。對於阿拉伯「五巨頭」:埃及、約旦、卡達、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酋來說尤其如此。
隨著加薩戰爭的持續,這些國家正在利用自己的外交壓力點來塑造對自己有利的衝突並實現各自的優先事項。然而,如果他們能夠協調方法,他們將有更好的機會獲得對他們所有人都有利的衝突結果:他們可以幫助調解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平進程以及對抗伊朗的更好策略。
走鋼絲
整個阿拉伯世界都對加薩感到憤怒。許多阿拉伯政權現在發現自己處於兩難:既要保持公眾冷靜,又要保護與以色列的經濟和外交關係。他們試圖在國際舞台上將自己定位為和平領導人,部分原因是為了向本國民眾表明,他們在巴勒斯坦人問題上積極響應,從而阻止可能失控的抗議活動。
儘管埃及和約旦已與以色列達成和平協議,但他們對以色列與哈馬斯戰爭對其自身安全與穩定意味著什麼感到焦慮。埃及和約旦尤其警惕數千名巴勒斯坦人(包括哈馬斯和其他巴勒斯坦激進組織的成員)被推入其領土的情況。兩國都表示反對這項前景。
約旦也注意到其人口中潛在的不安情緒,其中大多數是巴勒斯坦人。為了保持約旦街道的平靜,自戰爭爆發以來,具有巴勒斯坦血統的約旦王后拉妮亞曾兩次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 的採訪,強調國際社會對加薩巴勒斯坦人的苦難負有責任。約旦已撤回駐以色列大使,約旦外交部長艾曼·薩法迪升級了對以色列的公開批評,稱針對以色列在加薩的行動,「所有選擇」都已擺在桌面上。
就阿聯酋而言,地理位置與以色列並不接近,人口結構也不像約旦。所以它不存在同樣的安全疑慮。但其鄰國包括哈馬斯的主要支持者伊朗和伊朗支持的胡塞叛軍活動的也門。這些鄰居也面臨各自的安全問題。儘管阿聯酋已與以色列簽署了《亞伯拉罕協議》,但哈馬斯的襲擊考驗了與以色列結盟本應帶來的安全光環,因為哈馬斯揭露了以色列安全機構的缺陷。這次安全漏洞發生後,促成《亞伯拉罕協議》的美國向阿聯酋和以色列提供了針對伊朗及其代理人的額外安全保障,並向地中海和紅海部署了航母編隊,以威懾地區衝突。但這並不是伊朗在中東破壞穩定角色的長期解決方案。
卡達的主要籌碼是其與哈馬斯的密切關係。
與阿聯酋不同,卡達並沒有表現出與以色列簽署和平協議的興趣。自戰爭爆發以來,它一直試圖走鋼索:在不激怒以色列、其他阿拉伯國家或國際社會的情況下,為其在杜哈接待哈馬斯領導人辯護。自2012年敘利亞戰爭迫使哈馬斯離開該國以來,哈馬斯的政治領導層一直在杜哈運作。卡達駐美國大使梅沙爾·本·哈馬德·阿勒薩尼表示,在華盛頓請求與哈馬斯建立間接溝通管道後,哈馬斯在杜哈設立了政治辦公室。 卡達試圖透過充當哈馬斯和以色列之間的中間人來安撫雙方。卡達的策略是基於利用其調解者的角色,將自己定位為“可靠的國際夥伴”,這句話經常在卡達政府的官方公報中重複出現。卡達主要關心的是以色列與哈馬斯戰爭結束後維持這一政治地位。
沙烏地阿拉伯也有自己的一系列擔憂。哈馬斯的攻擊使與以色列的關係正常化談判陷入僵局,這可能是哈馬斯發動攻擊的原因之一。據白宮稱,沙烏地阿拉伯已表示希望恢復談判。作為 2002 年《阿拉伯和平倡議》(阿拉伯聯盟認可的旨在結束以色列-巴勒斯坦衝突的兩國解決方案)的守護者,沙烏地阿拉伯關注地區民眾對其如何回應以色列行動的期望。為了反擊任何批評,沙烏地政權加強了對以色列的公開批評。國有報紙《阿拉伯新聞》將以色列侵略加薩的後果稱為“第二次大災難”,指的是伴隨 1948 年以色列建國而造成的巴勒斯坦人大規模流離失所。沙烏地阿拉伯外交部的官方聲明將以色列國防軍稱為“以色列佔領軍”,並堅持實施兩國解決方案來解決衝突。沙烏地阿拉伯也面臨來自伊朗及其地區代理人攻擊的風險。與阿聯酋一樣,沙烏地阿拉伯加強了與伊朗的外交接觸,以緩和緊張局勢。
只要巴以衝突持續下去,埃及就不想失去這張牌
考慮到各自不同的國內問題,五巨頭正在利用其擁有的一切影響力來影響哈馬斯、以色列和美國的行動。出於對國內安全的考慮,埃及是阿拉伯集團中第一個拒絕美國提出的在戰鬥停止後由阿拉伯臨時託管加薩的提議的國家。根據《 華爾街日報》報道,埃及總統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拒絕了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伯恩斯提出的由埃及管理加沙戰後安全直至巴勒斯坦權力機構準備好接管的提議。塞西表示,埃及不會幫助消滅哈馬斯,因為它需要哈馬斯幫助確保拉法過境點的安全。即使埃及對過境點一側進行監視,哈馬斯仍能將各種貨物走私到加薩。該組織在加薩的存在為埃及提供了一個向以色列施壓的有用工具;只要巴以衝突持續下去,埃及就不想失去這張牌。
約旦唯一能打的真正牌就是西方對其作為中東穩定島的投資。約旦有信心能夠在不失去美國或英國支持的情況下推動以色列,因為兩者都需要約旦幫助保護各自在中東的安全利益。考慮到這一點,約旦試圖透過拒絕簽署水換能源協議來影響以色列同意停火,該協議本可以為以色列提供清潔能源,以換取以色列向約旦供水。兩國本應在上個月批准該協議。
儘管阿聯酋不會退出《亞伯拉罕協議》,但該協議仍然給了阿聯酋一些籌碼。阿聯酋警告以色列,如果以色列國防軍對平民進行不分青紅皂白的襲擊,“該地區將產生無法彌補的後果”,並暗示此類襲擊將增加伊朗支持組織的威脅。該聲明旨在表明,《亞伯拉罕協議》的阿拉伯簽署國並未給予以色列全權委託,特別是當以色列的行為增加了對其自身安全的威脅時。
卡達的主要籌碼是其與哈馬斯的密切關係,目前卡達已成功利用這一優勢。卡達是負責監管中東的美軍中央司令部的地區總部,也是美國與哈馬斯的首選調解人,卡達則享有其他阿拉伯國家所渴望的美國保護。卡達主持了伯恩斯和以色列情報部門摩薩德負責人大衛·巴尼亞之間的會談,就人道主義暫停事宜達成協議。卡達將希望繼續以這種調解為基礎,幫助恢復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平進程,並在其中發揮更大的外交作用。
美國將失去在阿拉伯和伊斯蘭世界的信譽?
沙烏地阿拉伯的影響力集中在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可能性及其作為阿拉伯和平倡議監護人的角色。沙烏地阿拉伯已向美國和以色列發出警告, 如果在沒有解決以色列-巴勒斯坦衝突的情況下推動與以色列的正常化,它將失去在阿拉伯和伊斯蘭世界的信譽。加薩戰爭的爆發增強了沙烏地阿拉伯對兩國解決方案的支持,並使其有機會宣稱自己是阿拉伯和伊斯蘭世界的領導者。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沙烏地阿拉伯於 11 月初與阿拉伯聯盟和伊斯蘭合作組織(主要由穆斯林占多數的國家組成)主辦了加薩聯合峰會。它還利用與中國的關係來加強其國際地位,並於11月率領部長級代表團訪問北京,向美國發出信號,表明它可以團結主要國家支持其結束戰爭的努力。沙烏地阿拉伯也邀請伊朗參加阿盟-伊斯蘭會議組織聯合峰會,緩和了與伊朗的緊張關係,同時也顯示他們在兩國關係中佔上風。
儘管這些單獨的努力都在促進各自國家的利益,但如果五巨頭集中資源,注重協調而不是完美結盟,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目標應該是啟動這些國家以及哈馬斯、以色列和美國的談判。五巨頭將積極參與,但與以色列和美國相比,它們之間的權力平衡更加公平。應堅持將重啟和平進程作為以色列與沙烏地阿拉伯關係正常化的前提,以維護沙烏地阿拉伯的信譽和地位。他們應該堅持透過政治而非軍事解決方案來遏制哈馬斯。這意味著實施阿拉伯聯盟-伊斯蘭會議組織聯合峰會上沙烏地阿拉伯領導的提案,呼籲在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保護下建立巴勒斯坦政治聯盟。但這只有在美國同意與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酋合作制定遏制伊朗地區干預的長期策略的情況下才能成功。
中東要實現真正的穩定必須承認以巴不能分割
最努力推動關係正常化的是以色列和美國,而不是沙烏地阿拉伯。多年來,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之間的關係都是閉門進行的,並因對伊朗的共同擔憂而加劇。儘管沙烏地阿拉伯有興趣公開其與以色列的關係,但它並不急於實現正常化。相反,以色列最熱衷於升級兩國關係。儘管沙烏地阿拉伯將受益於與以色列改善關係所帶來的技術轉移以及金融、安全和政治激勵,但正常化並不是沙烏地阿拉伯經濟轉型計畫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沙烏地阿拉伯永遠不會免費或以低廉的價格給予以色列正常化。沙烏地阿拉伯的最終目標是提升其地區和國際地位,以便世界主要經濟和政治大國在沙烏地阿拉伯投資。以色列與哈馬斯的戰爭只會加強沙烏地阿拉伯的討價還價地位。現在,它可以利用這一新的手段,在新的條件下推動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平進程的復興:承認以色列-巴勒斯坦衝突不能被分割,如果中東要實現真正的穩定,就必須解決這一衝突。
這場戰爭只會加強沙烏地阿拉伯的討價還價地位。
對埃及和卡達來說,雙方都不想輕易犧牲哈馬斯, 因為這意味著失去一個重要的影響力工具。阿聯酋最初在戰爭問題上與卡達意見不一致,卡達作為調解者的地位似乎超越了阿聯酋透過《亞伯拉罕協議》所取得的地位。但卡達埃米爾謝赫塔米姆·本·哈馬德·阿勒薩尼 十一月與阿聯酋總統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納哈揚的會晤表明,阿聯酋正在認識到加強阿拉伯合作以遏制哈馬斯的價值。
有針對性的協調加強了五巨頭塑造衝突後空間的能力。在沙烏地阿拉伯和約旦的支持下,卡達、阿聯酋和埃及已就這樣一種方案達成協議:哈馬斯多哈政治領袖伊斯梅爾·哈尼亞等人物將在阿拉伯國家聯合峰會提議的巴勒斯坦聯合政府中發揮作用。聯盟和伊斯蘭會議組織。
五巨頭要能夠看到各自利益的交叉點
五巨頭還可以使伊朗問題成為與以色列和美國談判的更核心部分。目的是讓美國和以色列接受阿拉伯國家的停火呼籲,這可能會導致和平進程的重啟。以色列與哈馬斯的戰爭持續的時間越長,該地區伊朗支持的團體升級的可能性就越大,這可能會促使美國介入保護以色列。如果以色列忽視戰爭對其阿拉伯盟友的安全構成的威脅,它將給其與這些盟友的關係帶來壓力。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關係中的任何重大裂痕都意味著美國將面臨更大的壓力,要求其介入以保護美國在該地區的利益。
這使得五巨頭在與美國的關係中具有優勢。他們的立場與以色列形成鮮明對比,以色列在總理班傑明·內塔尼亞胡的領導下,似乎不顧一切地願意接受地區升級。持續不斷的戰爭為阿拉伯國家提供了一個機會,不僅可以與伊朗務實地緩和緊張局勢,還可以推動美國制定解決伊朗破壞中東穩定的戰略。這樣的策略需要的不僅是實施制裁和對伊拉克和敘利亞等地的伊朗資產進行有針對性的報復性攻擊。相反,阿拉伯國家需要參與制定一項長期計劃的議程,該計劃將削弱伊朗的政治和軍事影響力。如果五巨頭能夠看到各自利益的交叉點,他們就可以擴大各自國家的外交收益,同時抓住穩定該地區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