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修科大智能口罩類產線「超超前部署」 育人才助防疫

記者孫建屏/高雄報導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口罩」扮演起小兵立大功的重要防疫角色,正修科技大學5年前爭取教育部經費,在電子工程系張法憲教授主導下建置「產業智動化」口罩類生產線系統,不僅藉此培育業界所需智動化人才,更在政府為防範疫情展開「超前部署」時,成為口罩國家隊的取經對象。

「我們學校當初建立口罩自動化生產線,主要是為了建立理論與實作並重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可以用『分站學習、輪站訓練』方式。」陸軍上校退伍的張法憲解釋,就像部隊步槍射擊教練時,分站進行「機械介紹」、「箱上瞄準」、「射擊預習」等各站,輪帶式訓練官兵學好射擊戰技一樣,教育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活化及具體化學習成果,取得與產業接軌的技術能力。

所以,這條隱身在正修科大電子工程系教室內的口罩類產線,從口罩壓製、邊帶焊接、邊帶剪裁、口罩裁切到紫外線殺菌,以及最後的產品裝箱,幾乎已經全自動化,還能透過影像,由智慧篩選辨識系統挑出瑕疵或不良品。

學生則在操作過程中,學習如何將物料上架,因應不同布料的滑潤度、拉長度調整參數,認識產線中本體製造機、邊帶焊接機、包裝機的操作,以及學會每一個動件、滑槓、活塞和感測、驅動機器的配合,應用智動化流程實務學理。

張法憲指出,只要材料供應充足,該校口罩類產能可達每日1萬片以上,並以單片封膜包裝,方便攜帶與保存,在今年2月底送檢時,通過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檢測,細菌過濾效率平均達到99.8%以上、每平方公分空氣交換壓力差(呼吸氣阻抗)平均小於3.58,達到CNS的高標規格。

正修科大也已成立6組操作種子教師,投入口罩生產,以因應學校師生防疫所需,並支援鄰近社區及夥伴學校,希望對未來防疫工作盡一份社會責任。

張法憲說,當初5年前向學校審查委員爭取經費前,曾考慮要建置名片盒、手機架或口罩生產線,最後聽了從事醫護工作老婆的建議選擇口罩,因為口罩是避免「病從口入」的第一線防護用品,更重要的是,他個人從18年前SARS經驗,以及後來的疫病流行、近年嚴重空污環境中,意識到口罩是不可或缺的防疫物資。

再加上結合工業4.0教學需求,張法憲以「智能工廠」概念,連結工業安全監控(PHM)與通訊模組,銜接物流、倉儲管理與即時地理資訊、廠區安全管理中心等系統,順利獲得校方同意完成建置。

「疫情總會過去,但是,有備才能無患。」軍人出身的張法憲不忘從戰略觀點提出建議,教育部可以在北、中、南的大專技職院校中,結合場域教學需要,建置口罩智動化類產線,甚至在經濟部加工出口區預設生產線,在未來再有其它疫情爆發時,成功抗疫,維護國人健康。

正修科技大學5年前超超前部署,建置「產業智動化」口罩類生產線系統,培育業界所需智動化人才,並為防疫工作盡一份社會責任。(記者孫建屏攝)

正修科大口罩類生產線系統,由電子工程系張法憲教授主導建置。(記者孫建屏攝)

正修科大口罩類生產線系統,結合工業4.0教學需求,建立理論與實作並重的場域教學環境。(記者孫建屏攝)

正修科大口罩類生產線系統,結合工業4.0教學需求,建立理論與實作並重的場域教學環境。(記者孫建屏攝)

正修科大所生產的口罩,在前端設置紫外線殺菌,提高防護效果。(記者孫建屏攝)

正修科大口罩類生產線透過影像,可由智慧篩選辨識系統挑出瑕疵或不良品。影像辨識出邊帶未焊好的口罩(上圖)後,顯示出品質有問題的黃燈,並由機械手吸取汰除(下圖),做好分流。(記者孫建屏攝)

張法憲以「智能工廠」概念,連結工業安全監控(PHM)成立廠區安全管理中心,在校內建置口罩類生產線系統, 活化教學,並具體化學習成果。(記者孫建屏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