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眼壓青光眼 視覺無聲息流失

40歲以上、高度近視族小心,青光眼可能悄悄偷走你的視力!在南部工作的林先生,某次開車北上,在高速公路上驚覺看不清楚路標上的地名,後來到醫院檢查才發現,罹患了正常眼壓性的青光眼,視神經已有相當程度萎縮,視野也明顯狹窄,但因為視野中心尚未受損,平常生活、開車、看電視書報一如往常,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視覺已無聲無息地流失了。

根據健保署2019年統計,台灣青光眼患者已超過30萬人,其中50歲以上占了8成,是高齡者好發的眼疾病之一。西園醫院眼科醫師高玲玉說明,青光眼高風險族群包括:40歲以上、高度近視、長期使用類固醇、眼睛曾有外傷、虹彩炎、有偏頭痛手腳冰冷且血壓偏低、代謝症候群患者,以及有家族病史者。

高玲玉提醒,青光眼不容易早期發現,等到有自覺視力降低時,多半已是重度視神經萎縮,視野也明顯狹窄。視神經一旦受損就無法再生,視覺功能也無法挽回,建議具有高危險因子者,應要每年定期量眼壓、檢查視神經及視野。

高玲玉說明,眼壓來自眼內前房房水,必須維持一定的平衡,任何造成房水分泌過多或房水流通不順,都會造成眼壓升高。正常眼壓維持在10到21毫米汞柱間,超過21毫米汞柱即可能是青光眼,但眼壓的高低不是診斷青光眼的唯一依據,部分視神經耐受性較差者,即使眼壓在21毫米汞柱以下,仍可能出現青光眼的視神經變化,亦即正常眼壓性青光眼。

青光眼是無法根治且持續惡化的慢性疾病,一旦確診,務必不間斷地治療,治療方法包括藥物、雷射和手術。高玲玉提到,臨床上有少數患者因不耐長期點藥、無法忍受點藥的不適感,或是長期治療但視覺並無恢復跡象,因此中斷治療,導致最終完全失明,呼籲患者在考慮停止治療前,應要和醫生討論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