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3結構問題 危機變轉機

工商時報【本報訊】 俗話說「危機就是轉機」,食安問題的爆發,其實可將其視為是對食品業的一次總體檢,反映相關業者在經營、管理層面,甚至是面對消費者的心態上是否有做好充分的準備。 從這次事件中,能夠觀察到台灣食品業現處之3大構面,第一是硬道理的不足,企業管理技術未與時俱進,跟上世界趨勢發展。第二、軟實力逐漸消失,過去堅守道德與自律的核心價值,在盈利掛帥的前提下不再被重視。舉美國為例,早在1912年時民間便自主成立優良企業組織,透過產品資訊揭露,讓消費者能夠自由評價,激發企業維持良善價值,同時提高企業與商品水平,可作為台灣產業之借鏡。第三部分則在於政府機關需正視公共政策制定,並根據產業現況加速適度進行調整。 近期食安事件減低了許多外食族在外用餐的意願,連帶影響連鎖餐飲、小攤商營運。這些第一線面對消費者的商家位於產業最末端,受到食安風暴的衝擊卻是最直接的,使得部分商家選擇退出市場,導致整體產業鏈萎縮。 因此,建議台灣食品大廠建立食品餐飲生態系統,在培訓、宣導及提升技術等層面協助中小型供應商,另一方面也能夠落實企業社會責任。此外,台灣有許多連鎖餐飲外銷是直接找上這些中小企業打入國際市場,倘若食品大廠能夠打造完整的食品餐飲生態系統,共同發展包含原物料的整套餐飲輸出,將可望帶入龐大外銷商機,同時也與中小企業形成創新、創業且創匯的良好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