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態不穩常被忽略 醫師:小心「巴金森氏病」作怪 !

醫師呼籲,巴金森氏病有肢體顫抖、動作緩慢、肢體僵硬及步態不穩等4大核心症狀,步態不穩常被忽略。(圖:成醫提供)
醫師呼籲,巴金森氏病有肢體顫抖、動作緩慢、肢體僵硬及步態不穩等4大核心症狀,步態不穩常被忽略。(圖:成醫提供)

56歲女病患坐在高背輪椅由家屬推入醫院診間,患者由於步態不穩無法行走,曾接受過多次脊椎手術仍無法走路,後來轉介到神經科,經醫師進一步安排腦部多巴胺神經元核醫造影,確診罹患巴金森氏病,之後來開始藥物治療後,很快的個案就從只能坐輪椅的狀態,進步到可以自行走路。

成大醫院神經部林典佑醫師指出,「巴金森氏病」是盛行率第二高的腦部神經退化性疾病,4個核心症狀包括:肢體顫抖、動作緩慢、肢體僵硬及步態不穩。其中,步態不穩最常被忽略。他說,其實只要4個核心症狀有2個以上,臨床上就可高度懷疑是否罹患巴金森氏病。

林典佑表示,巴金森氏病的診斷非常仰賴臨床症狀及病史,基本病因源自於腦部稱為「多巴胺」神經元退化所造成,可以透過腦部多巴胺神經元斷層掃描檢查,偵測神經元活性是否下降;同時,透過腦部磁振造影、電腦斷層掃描及抽血檢測,可以幫助臨床醫師排除其他可能造成類似巴金森氏病的疾病。

巴金森氏病及早診斷可減緩失能,醫師建議,台灣動作障礙學會提供1簡單檢測動作稱之為「手指操」,用單手做出OK的手勢,接著張開食指與大拇指,再快速將食指與大拇指指尖連續點25下,過程中出現動作停頓、手指打不開、動作變慢、速度改變或開合大小改變,就可能有動作緩慢或肢體僵硬症狀。

林典佑醫師提醒,巴金森氏病是能用藥物控制的疾病,只要能早期診斷,就可以藉由藥物減緩失能。近年來,陸續有長效型的抗巴金森氏病藥物問世,且納入健保給付,讓臨床醫師有更強大的武器幫助病患改善生活品質。此外,維持健康的生活作息及培養規律的運動習慣,也是避免神經退化疾病找上門的良方。(陳婉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