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乩操五寶一定要見血?被扭曲的「噬血」價值觀

在台灣,許多人對「乩童」這個身分仍抱有諸多疑問,乩童彷彿是個充滿神秘色彩的謎團,因為不了解,也因為不常接觸,大眾漸漸對乩童有了不少誤解,尤其是每當有廟會活動時,操五寶的乩童總是讓許多人不忍直視、寒毛直豎,更加拉遠了大眾與乩童的距離。

李能春,過溝建德宮太子爺武乩。(圖/翻攝自過溝建德宮粉專)
李能春,過溝建德宮太子爺武乩。(圖/翻攝自過溝建德宮粉專)

其實乩童又分為「文乩」與「武乩」,兩者皆是以身通神,但文乩不操持法器,武乩則相反;武乩將自己的肉身借給神明,稱為「通神」,神明降駕於其身來指引信眾方向,或指示廟方人員置辦事項,也就是神明與信眾間的中介角色。

五寶是神明的法器。照片中另有貫口針與冰鋸(圖/翻攝自台灣大百科全書)
五寶是神明的法器。照片中另有貫口針與冰鋸(圖/翻攝自台灣大百科全書)

保庇NOW在《習俗百科/兒童不宜 五寶的代表意義》一文中,介紹了武乩在神明降駕後所操持的法器「五寶」,分別是:七星劍、銅棍(狼牙棒)、刺球、鯊魚劍、月斧。武乩在「起童」後,會配合五營方位來操持五寶,五寶為神明的法器,武乩會拿著五寶大力砍劈自己的頭頂或是背部,使得自身肉體流血,這麼做主要是為了顯現神威,並且透過「血」來驅邪、避凶和去煞。

但並非所有的武乩都需操持五寶、打到見血,也不是所有的廟會活動都會有武乩操五寶,真正的武乩都是經過謹慎且嚴格的「坐禁」訓練才擁有為神明服務的機會,操五寶更是代表神明,是極為神聖且嚴肅的事情,並非信眾所想那麼容易。

但不得不承認因為少部分非正道的武乩未遵照傳統辦事,甚至有人惡意抹黑武乩操五寶文化,將操五寶與吸毒、愛滋扯上關係,使得武乩文化抹上了一層陰影。但熱愛台灣民間信仰文化、熟識武乩操五寶文化的人都知道,此文化的本質其實就是信仰、虔誠和犧牲、奉獻,扭曲的是大眾的有色眼光。

此外,也有許多人將武乩們冠上「敲敲部隊」的戲謔名稱,每回有廟會直播時,下方總會有許多人敲碗要看滿頭鮮血的「敲敲部隊」,彷彿在意的只有其悚目驚心、鮮血淋漓的表面,背後的意涵和意義都被忽略。追求表面刺激的心態正如近幾年許多人議論的「放炮」文化,都給了我們相當值得深省的機會,究竟是真的為了神,還是為了帥?任何文化、任何事物,過頭難免就偏差了,或許我們都應該回到信仰最初始的原點,將焦點還給神明。(編輯:連宜方)

 

資料參考:
全國宗教資訊網-乩童五寶

更多NOWnews今日新聞報導
三山國王請客!百年「打中午」盛宴 共食飯擔、共享福氣
埤頭永安宮吳三王顯靈 撒豆成兵護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