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備巡禮】萊茵金屬博物館
圖與文:黃竣民
德國百年軍事工業的知名企業中,除了已經轉型的克魯伯公司以外,再來就是以製造火砲射控系統著名的「萊茵金屬公司」最為世人所知悉;不論是二戰時期廣為人知的88mm高射砲,還是今日西方世界主力戰車所普遍採用的120mm戰車滑膛砲,均是出自這一家知名的老牌軍火製造商。
見證公司百年來發展歷史
營運已經超過百年的老牌軍工企業,其實多次歷經德國最動盪與輝煌的年代,卻也遭遇過最艱辛與不堪的時期,如此峰迴路轉的過程,也讓這家軍火公司充滿著異於其他廠商的豐富故事。就在該公司歡慶130週年的前夕,有幸獲得廠方的邀請,能夠深入德國北部下薩克森邦,位於翁特爾呂斯的兵工廠,參觀美洲獅步兵戰車裝配、豹Ⅱ戰車改裝與120mm戰車滑膛砲生產線外,殊值一提的是還參觀了萊茵金屬的博物館,見證到該公司百年來的發展歷史。
一進到博物館內,創辦人海因里希·埃爾哈特的雕像,與一幅幅當時的黑白照片掛在牆上,彷彿訴說著當時公司草創初期的艱辛。接著進入廊道,整面牆掛滿由多國各個單位所致贈給該公司的紀念牌,看了有點讓人眼花撩亂。
進入展間,首先看到的是展示櫃中各款該公司曾經研製或生產過的武器裝備模型,首先注意到的是那600mm大口徑的巨砲,亦稱為「卡爾臼砲」的列車砲;這是該公司所生產過口徑最大的火砲。當時(1936年)的德國為了突破馬其諾防線,需要一款超重型的榴彈砲來實施火力打擊的重任,萊茵金屬公司原本提出的武器構想,是研製出可由多輛履帶車輛運送並在現場再進行組裝的火砲,但是漫長的準備時間,迫使該款武器在隔一年後就演變成自走式的需求。
戰後一度面臨斷炊窘境
1940年5月首輛卡爾臼砲的原型車就是在翁特爾呂斯這裡進行測試,後續共生產7輛,區分成600mm與540mm兩種口徑的砲管型式;可惜在戰爭末期均被美、俄軍擄獲。沿著牆面的整排槍架上則擺放了數10把各式的來福槍,收藏著從19世紀的產品開始,到西德時期量產給聯邦國防軍使用的G-3步槍為止,真是讓人看到過癮。
萊茵金屬創辦人海因里希·埃爾哈特的童年時期,就已經在他叔叔的工作室學習製槍和金屬加工的技術,隨後他獲得許多項專利,不僅生產自行車、槍械與火砲、臼砲,甚至也製造過汽車(是當時在德國的第3家獲得許可生產汽車的公司,僅次於著名的戴姆勒和賓士汽車)和卡車,直到1925年製造商用車的生產線才關閉。館內還有多款的迫擊砲、野戰砲、輕(重)機槍、防空機槍、戰車砲、「鐵拳」反戰車火箭筒、各型大小口徑的彈藥,甚至是戰後迫於無奈得生產的幾樣民生用品,每一樣武器都有濃濃的歷史連結性。
在二戰前夕,公司總部從杜塞道夫搬遷到柏林,並於1940年起大量投入生產軍火,以提供德國國防軍的戰事使用,這些軍火對於二戰德國版圖擴張可以說是供應甚多,不過後來隨著戰局的逆轉,德國面臨盟軍日夜的轟炸,空襲生產基地所造成的破壞一度讓產量延宕(德國重武器所採用的生產模式一直令人所詬病,分廠組裝過程中只要其中的一個環節因故拖延,整件武器裝備交貨期程就會受到影響),因此該公司也將一些廠區遷移至後來的東德和今日波蘭的許多地方,不過儘管如此,這樣也沒有辦法挽救第三帝國遭到毀滅的命運。
戰後德國再度面臨民生凋敝的慘狀,而該公司也無法倖免,由於戰後英、美、法等戰勝國所設的武器生產禁令,讓萊茵金屬公司一度面臨斷炊的窘境,在這一段期間只能生產一些民生用品(諸如:打字機、電話之類的產品,勉強維持營運)。還好在戰後的10年,西方國家為了防堵蘇聯共產主義的擴張,最終同意讓當時的西德又開始重建軍備,不然這家公司能否撐到今天還真很難說。
重建軍火領域競爭力
1956年萊茵金屬公司接獲西德聯邦國防軍的武器訂單,為軍隊生產著名的MG-42型機槍,再次成為另一個歷史性的起點,讓萊茵金屬公司又有機會在軍工的領域上發光。接著公司在機械工程和電子領域也開始進行多元化經營,到了1964年恢復砲管和卡車的生產線,重建以往在此一核心領域上的競爭力。事隔一年(1965年),公司便開始率先投入研製120mm主力戰車滑膛砲的特殊技術,並於1979年交付第1輛裝備120mm滑膛砲和相關彈藥的豹Ⅱ式戰車給聯邦國防軍,也成為西方世界擁有最強火力的主力戰車,此後該型120mm滑膛砲幾乎成為西方主力戰車的「標準配備」,地位歷經數10年迄今不墜。到了1999年,集團更收購瑞士知名的防空武器和導引飛彈系統製造商─奧瑞岡,更加壯大集團在防空武器領域的實力。
雖然歷經兩德統一、冷戰結束後的和平時期,歐洲整個的安全形勢較為緩和,不過隨著克里米亞與烏克蘭的危機升高,近幾年來該公司的軍火銷售成績卻出奇地扶搖直升,倒也是一種和平警訊。
從1889年4月13日成立萊茵金屬公司開始,迄今該集團不僅已經在軍工的生產領域上站穩腳步,更不斷地向外擴大經營層面,如果說該公司的發展史,也是一部近代德國政治與社會的縮影,其實也不為過!只可惜這座軍工企業的私家博物館並沒有對外開放,所以一般大眾也無緣參觀。
一進入博物館,首先看見的就是公司創辦人─海因里希·埃爾哈特的銅像,和一些當時珍貴的武器測試照片。
除了製造火砲有名外,在1百多年來其實萊茵金屬也生產過不少款式的槍械。
一戰時期所研製的leFH 16型105mm野戰砲,即便到了二戰時期,也一直都是德軍步兵師砲兵的火力基礎。
知名的「鐵拳」反裝甲火箭筒,針對目標型式有多種不同的彈頭款式。
4連裝型式的防空機槍,是二戰當時德軍部隊野戰防空利器。
走過戰後的蕭條時期,曾有一段時期禁止製造軍火,為了維持營運,也只能生產打字機、電話等民生用機具維生。
這門105mm的岸置火砲版本相當特殊(採用電擊發),且配置高檔皮革座椅。
二戰期間,德軍所使用火砲、彈藥,均是由萊茵金屬公司所生產提供。
由各單位所致贈的紀念牌幾乎掛滿整面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