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備巡禮】MQ-9無人攻擊機

文:許邁德

2017 年 8月 伊拉克收復摩蘇爾,10月敘利亞亦自「伊斯蘭國」(IS)手中奪回代爾祖爾市,在一連串的行動中,美空軍MQ-9 「收割者」(Reaper)無人攻擊機的最新提升型(Block 5)成功完成作戰任務。該次任務係支援「堅定決心行動」(OIR)作戰,攻擊位於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的IS軍事目標;在持續超過16小時的偵察與攻擊行動中,發射「聯合直接攻擊武器」(JDAM)與「地獄火」(Hellfire)飛彈,徹底摧毀2座防禦戰鬥陣地與2輛載運迫擊砲卡車。

MQ-9型機為MQ-1「掠奪者」(Predator)無人攻擊機的家族提升型,預計在2018年開始全面取代MQ-1型機。本文針對MQ-1無人攻擊機的家族系列,就其研發與提升背景、高性能作戰效益、戰果分析與檢討、未來發展趨勢等,依序為讀者介紹。

研發與性能提升

有鑑於近年來人道主義的意識高漲,以及電腦與偵測科技日新月異,風險性較高的任務逐漸轉由遙控的無人載具擔任,大幅降低操控人員的損傷風險;特別是在三度空間執行任務的飛行載具,還有惡劣天氣、敵方攻擊等高威脅情境。相較於傳統飛機,經由遙控系統或是自動駕駛等技術,進行無人載具的飛行偵察與攻擊任務,更具備作業成本低、運用彈性大,以及支援裝備簡易等特性。

因此,軍用「無人飛行載具」(UAV)必然訂定高標準的研發規範,以及嚴謹的作業程序,以提高作戰效益與降低任務風險。據此,自1994年元月至1996年6月,美國通用航技(GA)公司獲得研發合約,其中包括12架遙控無人飛機、3座地面管制中心與3套先進遙控系統等。1994年7月3日,編號RQ-1無人偵察機首飛成功,1995年5月通過作戰測評,隨後在同年7月開始量產並加入服役。

簡述RQ-1的編號意義,R係Reconnaissance縮寫字,代表其任務是偵察;Q係無人飛行系統(Unmanned Aircraft System)的代號;1係指該型機的研發序列。2002年美空軍依作戰需求提升為MQ-1無人攻擊機,M係Multi-role縮寫字,代表該機可攜掛攻擊性武器,除偵察外亦能進行各種目標的攻擊任務。

R/MQ-1無人偵察/攻擊機至2012年,共計量產360架(285架RQ-1型、75架MQ-1型),每架造價約403萬美元,主要使用者為美國的空軍、國民兵、中情局,以及義大利、土耳其、摩洛哥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另菲律賓國安局在2006年,亦部署2架以執行海岸安全監控任務。至於MQ-9提升型機,則在2001年2月2日首飛成功,2007年5月1日通過作戰測評後開始量產,截至2014年共計量產163架,每架造價約1690萬美元,主要使用者為美國的空軍、航空暨太空總署、國土安全部,以及澳大利亞、英國、法國、德國、荷蘭、西班牙與義大利等國;另於2017年6月21日,同意外銷印度22架。

造型特殊高作戰效益

MQ-1家族系列的造型特殊:機身纖瘦(內部酬載偵察系統與燃油)、高展弦比機翼(可配置武器掛架)、前三點式起落架(單輪)、向下垂直安定面、向下倒V字形雙尾翼(MQ-9改為向上V字形)、發動機與螺旋槳設在機尾等。地面管制中心設於一輛拖車中,包含遙控飛行員與偵察管制官各乙員;另搭配衛星通訊系統的兩組天線,用來進行遙控的地空聯繫與管制。考量全球戰略部署需求,整架無人飛機可拆解成6大組件,便於裝入貨櫃運送;至於地面管制中心與衛星通訊系統等,亦可採用C-130「大力士」(Hercules)戰術運輸機,快速運抵全球各地部署。

無人機的機首裝置彩色攝影機,提供地面遙控人員的操控視覺影像,機首下方配置球狀旋轉塔,可安裝AN/AAS-44(V)型光電感測器,內含黑白電視與前視紅外線攝影機,其解析度能在1萬英呎高空辨識3英呎目標;或安裝AN/AAS-52(V)、MTS-B型多頻譜感測器,在天氣不佳時,能提供介於黑白電視與紅外線攝影機之間的影像品質。另依偵察需求,亦可選裝AN/ZPQ-1、AN/APY-8 Lynx II型或783R234型雷達,除具備全天候偵測能力外,在1萬英呎的目標解析度更高達1英呎。至於攻擊機,則加裝雷射標定器以導引地獄火飛彈攻擊目標。

執行任務時,通常由地面管制中心遙控2架無人機飛往目標區,並採用衛星定位系統(GPS)與慣性導航系統(INS),相互校正航線的偏移誤差;另配置電子反制系統,以提高戰場存活率。若遙控系統發生故障,即可依導航系統的航線設定,自動按預定的航線執行偵察及飛返基地;另為避免遭友軍誤擊,機上配備APX-100型敵我識別器。

戰果分析與檢討

從1995年服役迄今,R/MQ-1無人偵察/攻擊機參加過阿富汗、巴基斯坦、波士尼亞、塞爾維亞、伊拉克、葉門、利比亞和索馬利亞等地區的多次作戰行動。經戰果分析檢討:美空軍共計部署195架,執行超過100萬作戰飛行小時,任務達成率90%,戰損70架;其中4架遭敵軍擊落,11架因作戰任務失事,55架因機械故障、操控不當、惡劣天氣(尤其是結冰的天候)等因素而墜機。

為此,美空軍首度採購7套高傳真的模擬機訓練系統,除減少實際遙控飛行的訓練成本,更提升遙控飛行員與偵察管制官的操控能力,以及遭遇緊急情況的應變能力。另為降低因性能不足而影響戰果,不但加裝除冰與改進航電系統之外,更加大機體與機翼的構型,以增加武器掛載量而提升為MQ-9無人攻擊機。

然而MQ-9型機被受質疑的是,不斷發生人為與機械等肇因的事故。諸如:2011年12月13日,在美國落地時衝出跑道。2012年4月5日,在美國起飛後墜入海中。2015年11月24日,在阿富汗空軍基地附近墜毀。2016年2月21日,在阿富汗機場附近墜毀。2016年7月5日,在敘利亞作戰中墜毀。2017年5月2日,在定期訓練任務中墜毀。

未來發展趨勢

白宮曾表示,2009至2015年間,美軍無人攻擊機擊斃2372至2581位恐怖分子,但也導致64至116位平民死亡(不包括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等地區)。檢視美軍當前的發展趨勢,從未放棄採用無人飛行載具執行偵察與攻擊任務;除能減少區域性衝突的人員傷亡之外,並逐步提升其攻擊精準度及辨識能力,以擴大戰果並避免誤擊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