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統李毅的冷血 香港有線的熾熱 凝練出這個時代的溫度計、恥辱柱和紀念碑

有線新聞大地震,一眾請辭新聞人離開有線大樓。(立場新聞提供)
有線新聞大地震,一眾請辭新聞人離開有線大樓。(立場新聞提供)


題記:2020年12月1日,香港有線電視因大舉裁員觸發員工出走潮,眾多主管及一線採編為捍衛新聞理想與價值而辭職明志,震動環宇。遙想香港有線諸君赤誠之風骨,近思武統李毅冷血之跳樑,感慨不已,遂草就此文。

武統李毅的冷血,香港有線的熾熱,凝練出這個時代的溫度計。主張武統台灣的李毅,因被台灣驅逐出境而名噪一時。在他眼中,疫情在中國造成的影響無足輕重,他那一句「死了4000人,等於沒死人」,便殘忍地歸零了所有逝去的生命。另一邊廂,當疫情肆虐武漢時,香港有線中國組的記者們則以專業、刻苦的態度,用人文的鏡頭記錄下封城時光下,一個又一個普通武漢人被疫情催生出的悲情與痛苦。冷血與熾熱的兩相對照,讓「同胞」二字變得無比諷刺和荒誕。基於道德準則和理性判斷,誰能將李毅和死於肺炎疫情的中國人視為一國同胞?畢竟在李毅心中,這些死於疫情的中國人不是生命,甚至連成為統計數據的資格也沒有。

武統李毅的冷血,香港有線的熾熱,凝練出這個時代的溫度計。李毅心心念念的只有武力、戰爭。倘若台海開戰,陣亡的軍人只是他口中的「一堆肉」。他以近乎威脅的語言抨擊那些質疑他的媒體,他以「愛國」的名義宣稱要對那些反對他的中國人進行殺戮討伐。當李毅熱衷以武統、「愛國」進行個人魅力行銷時,香港有線中國組的記者們穿梭在中國各地,記錄下民間百姓的一件件家長裡短。這些百姓有的無法拿到房屋拆遷補償款,有的遭遇枉法裁判而飽受冤獄之苦,有的面對工業污染帶來的疾病之患。的確,沒有任何一個社會是完美的。但有無勇氣面對這種不完美,是文明與野蠻、熾熱與冷血的重要分別。李毅整日叫囂戰爭,似有天不怕、地不怕之勢,但他無法面對中國社會的不完美。因為他本人,就是催生這種不完美的因子之一。


鼓吹以武力統一台灣的中國學者李毅。(資料畫面/YouTube)

武統李毅的冷血,香港有線的熾熱,凝練出這個時代的溫度計。在這些年兩岸對壘、中港民情相抗的氛圍下,香港有線的新聞工作者跨越了地域、族群的鴻溝,用普世的新聞理想與中國各地無數弱勢的小人物站在一起,傾聽他們的聲音,為中國人的生活史留下腳註。而主張武統的民粹大嘴們,則一再操弄對立、升高敵意,用嘩眾取眾的言論拉抬身價以牟取利益。無私與自私、仇恨與博愛、熾熱與冷血,並存在我們這個時代中。這支溫度計留下了所有人在風雨飄搖中的價值抉擇,留下了所有人對生命意義的道德評斷,留下了所有人對個體自由的心靈見證。從今天起,香港有線不再是一家香港新聞媒體的名字,它已經幻化為一種持守新聞理想的道德精神,永駐於千千萬萬普通香港人、大陸人的記憶中。

因此,這支由熾熱與冷血凝練而成的時代溫度計,是一座永存的恥辱柱,那些漠視普世生命價值、無視平民百姓疾苦、動輒要血洗台灣、以「民族大義」為幌子、以「愛國主義」作為武器的極左文棍,其言行會被永遠記錄在柱子上。今日他們或狂歡,明日他們必懺悔。

因此,這支由熾熱與冷血凝練而成的時代溫度計,是一柱堅實的紀念碑,那些選擇與社會正義、道德良知站在一起的人,他們的名字被鐫刻在這座紀念碑上。無可諱言,香港有線因為裁員而引發的人事變動,預示著香港往昔新聞時代的結束。但這些離職的香港有線新聞工作者,以自己對新聞、對人性的摯愛,建起了一座紀念碑。有形之碑易逝,無形豐碑永存。香港有線員工遞交的那一封封辭職信,便是這座無形紀念碑上最為厚重的碑文。這碑文絕不是新聞自由的墓誌銘,而是再出發的號角與宣言!

作者:徐全(專欄作家、文史學者)


原始連結
相關新聞
以棒球賽比喻防疫 總統:九局下半才會分出勝負

香港疫情攀升 遭台灣移出中低風險國家之列

台灣今日新增6例境外移入 分自印尼、美國、法國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