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不只有赫赫哈嘻 這兩國傳統拳藝列世遺

孩子課業繁重,家長總會想讓他們,學些能活絡筋骨,又能防身的好本領。一般人聽到武術,總會想到柔道、跆拳道。最近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兩項武術,可能很多觀眾很陌生,卻是當地流傳千年的傳統武術。一個是東南亞國家柬埔寨的「鬥獅拳」;一個是中亞國家「亞塞拜然」,由武術發展成的傳統摔角「祖哈內」。

年輕選手場上比畫,點到為止,幾世紀前,這些都是沙場上的真功夫。

教練 戈爾巴諾夫:「「祖哈內」運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3000 年前,到了伊斯邁爾一世統治時期,用來訓練士兵。」

將訓練士兵的武術,發揚光大,亞塞拜然的傳統摔角,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700年前,一位摔角選手將它發展成一套系統,加上各種裝備,在年輕族群中,掀起健身熱潮。

教練 歐魯約夫:「所有工具都代表一種戰鬥輔具,反映出使用古代兵器的技術,每個士兵或運動員,必須根據自己的體重來選擇,例如有種輔具是代替(古代的)劍,就有不同的重量,從3公斤起跳,可以重達20-25甚至30公斤。」

祖哈內甚至紅到國外,2005年成立國際聯盟,2009年歐洲錦標賽,亞塞拜然囊括了17面金牌中的14面,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青春與汗水,期望為國爭光。

但練武,可不是壯漢的專利,在柬埔寨,從明眸皓齒的美少女,到白髮蒼蒼的老阿公,都有矯健身手。

鬥獅拳學徒:「我希望年輕一代,也能認識鬥獅拳 希望它不要失傳。」

鬥獅拳大師:「我知道自己老了,把這些功夫帶進墳墓就太可惜,如果不盡力傳給年輕人,什麼都不會留下來。」

同樣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鬥獅拳的名號,來自先人赤手空拳單挑獅子的傳說,在吳哥帝國時期,發展成肉搏武術,在吳哥窟,還留下古人的煥發英姿。

鬥獅拳大師:「石雕上就是鎖住手臂的技巧,不只手臂 還能鎖腿 鎖喉,這些浮雕就像是武功祕笈,雖然留下來的不多,卻包含了鬥獅拳的大部分招式。」

標榜人人可練,鬥獅拳在柬埔寨各地,發展出在地特色,不恃武傷人的武德,卻是不變準則,2023年,柬埔寨主辦的東南亞運動會,也將有高手過招,讓更多人認識這門武學。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下周大型經藏演繹 三地彩排緊鑼密鼓
都幾歲了還尿床? 醫療新知大解「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