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童走路搖晃 家長憂扁平足

衛福部台北醫院復健科醫師黃尚阡表示,2至6歲前幼童進行足弓發育訓練能預防功能性扁平足。(台北醫院提供)
衛福部台北醫院復健科醫師黃尚阡表示,2至6歲前幼童進行足弓發育訓練能預防功能性扁平足。(台北醫院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一名家長帶著5歲的孩子就醫詢問,「孩子走路晃晃的,站立時沒有看到足弓,這是扁平足嗎?」衛福部台北醫院復健科醫師黃尚阡表示,兒童的足弓約在2至6歲開始發育,最晚在10歲前發育完全,過程中家長可多觀察留意兒童的平衡與行動能力、觀察及追蹤足弓的形成,及早發現、即時預防與治療都能降低形成扁平足機率。

黃尚阡指出,功能性扁平足是一種足部結構異常的狀態,使足部失去避震功能、腳承受過多壓力,造成足部不適、疼痛,使走路步態不穩、影響行動能力、無法順利進行喜歡的活動或運動,應把握2至6歲黃金治療期介入治療,在10歲前做促進足弓發育。

台北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楊敏君建議可透過以下方式,剌激兒童足底肌肉及足弓發育,增加足部穩定性:

1.增加赤腳時間:鼓勵兒童赤腳活動,透過赤腳行走在室內地板或是柔軟踏墊等平面上。

2.多樣化的地面刺激:帶領兒童赤腳踩踏草地、沙灘、泥土等,包括不同的地面材質和高度。

3.進行足部運動訓練:將衛生紙或細繩放在前方地面上,鼓勵及引導兒童以腳趾撿拾衛生紙,也可增加難度,如兒童夾住衛生紙的腳要能做上下移動,且維持衛生紙不滑落。也可在地面上放置不同形狀和高度的物體,讓兒童走在物體上面,或在指定形狀或顏色的障礙物上進行跳躍,或帶兒童玩跳繩,都能增強足部肌肉力量和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