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8月9日──美國邪教「曼森家族」犯下莎朗泰特命案

1969年8月9日,法國名導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懷著8個月身孕的妻子莎朗泰特(Sharon Tate),與4名友人在洛杉磯的住所慘遭殺害,除了因拍片不在家的波蘭斯基之外,5人皆身受多處刀傷,失血過多而死。犯下這起驚人命案的,是美國犯罪史上最惡名昭彰的集團「曼森家族」(Manson Family),這個多達80餘人的邪教組織,在其領袖曼森(Charles Manson)的唆使下又另外犯下幾起命案,至少連續殺死9人後才落網。

遭「曼森家族」殺害的莎朗泰特,不僅是導演波蘭斯基妻子,當時也是好萊塢最有前途新人之一。(圖/維基百科)
遭「曼森家族」殺害的莎朗泰特,不僅是導演波蘭斯基妻子,當時也是好萊塢最有前途新人之一。(圖/維基百科)

遭「曼森家族」殺害的莎朗泰特,不僅是導演波蘭斯基妻子,當時也是好萊塢最有前途新人之一。(圖/維基百科)

「世界上最危險的男人」

這起轟動全美的曼森家族案中,最受人矚目的就是從未親自動手、卻能教唆其追隨者痛下殺手的曼森。曼森的童年際遇悲慘,出身妓女戶的他,幼年飽受忽視,據傳曼森的媽媽還曾將兒子賣掉,僅為了交換一瓶伏特加烈酒。而曼森從12歲起就頻繁出入監獄,也曾遭到教養機構人員性侵、虐待。直到32歲那年正式出獄時,甚至還要求留下,「我幾乎一直住在監獄裡。」

1969年35歲的曼森,教唆其信徒「曼森家族」連續奪走9人性命。(圖/維基百科)
1969年35歲的曼森,教唆其信徒「曼森家族」連續奪走9人性命。(圖/維基百科)

1969年35歲的曼森,教唆其信徒「曼森家族」連續奪走9人性命。(圖/維基百科)

負責此案的檢察官後來在著作中回憶,犯案當時年僅35歲的曼森目不識丁、一頭亂髮,看來毫不起眼,但口才卻相當好,而且智商高達121,曼森在監獄中接觸了山達基教(Scientology)及1960年代流行的嬉皮文化等,並利用這些元素建構出一套自己的世界觀,向眾人宣稱自己為救世主耶穌,吸引許多人追隨,其中大部分是年輕的中產階級白人女性,他也利用毒品和酒精控制這幫信徒,眾人集體住在一間農場,過著頹廢縱慾的日子。

幾名曼森家族成員出庭受審,最年輕者(最右)年僅19歲。(圖/美聯社)
幾名曼森家族成員出庭受審,最年輕者(最右)年僅19歲。(圖/美聯社)

幾名曼森家族成員出庭受審,最年輕者(最右)年僅19歲。(圖/美聯社)

曼森最突出的異想之一,是他認為美國很快就會面臨黑人與白人之間的大規模種族戰爭,他也告訴眾人,只有身為他的信徒才能從戰爭中倖存。事實上,1968年4月黑人民權領袖金恩博士(Martin Luther King, Jr.)被刺殺之後,方興未艾的黑人民權運動漸趨暴力,美國社會的確陷入騷動的不安氛圍之中。據曼森信徒供述,當時曼森聲稱要藉由殺人,提早挑動起遲遲未到來的種族戰爭,死心塌地的信眾就在曼森帶領下,「執行」了莎朗泰特與其他命案。

邪教首領的音樂夢

表面上,曼森只是個渴望被眾人注意的反社會份子,但他也曾希望在某個領域中發光發熱,上維基百科搜尋,會發現除了謀殺犯與邪教首領之外,他還有歌手與作曲家的身份,原來曼森一直有著音樂夢,而且似乎也真的有點才華。

32歲出獄不久的曼森,曾遇見美國知名樂團「海灘男孩」(The Beach Boys)的鼓手丹尼斯威爾森(Dennis Wilson)和其他幾位音樂製作人,丹尼斯頗為欣賞曼森的作品,其作品〈Never Learn Not to Love〉的詞曲就是改自曼森親自作詞作曲的〈Cease to Exist〉,但當這首歌出版時,卻絲毫沒有提及曼森的功勞,曼森也因此威脅要殺死丹尼斯,對幾位不願與他合作的製作人,曼森也埋下了殺機。


上為海灘男孩〈Never Learn Not to Love〉,下為曼森原版〈Cease to Exist〉

其中一位製作人阿爾托貝利(Rudi Altobelli),後來將自己的別墅租給了名導波蘭斯基和其新婚妻子莎朗泰特,才使得這名女星和他們的孩子枉死於前來尋仇的曼森家族刀下。而殺死莎朗泰特前後犯下的幾起命案中,受害者也都直接或間接與曼森接觸的樂壇人士有關聯,也就是說,曼森雖以宗教之名號召信徒,但殺害的對象,其實都是那些未能在音樂事業上幫助他的人,根本不是為了挑起戰爭或其他更不可思議的原因。

異色音樂 音樂影視多有改作

不過,即使犯案動機無異於一般兇徒,曼森的吸引力還是遠遠超乎常人想像,甚至在他入獄後仍不斷召喚人們。許多媒體都曾報導,採訪過曼森的記者或導演一致認為,曼森有著強大的影響力和幽默感,讓人很容易信服他的話,而這股懾人力量也隨著他的音樂穿透囹圄,在文化產業裡開出異色的花。

有著作曲夢的曼森,曾在昔日獄友幫助下出版過一張專輯《Lie: The Love and Terror Cult》,樂手鼓手都由他的信眾擔任,而歌詞則彷彿時下流行的「負能量」大全,不時透露對社會的不滿、人生的挫敗和沮喪,以及暴力、死亡等陰影,在曼森家族案爆發後,他的故事和歌曲也隨即成為許多文化產業的熱門題材。

例如,搖滾天團「槍與玫瑰」(Guns n’ Roses)的〈Look At Your Game Girl〉、「羅伯殭屍」(Rob Zombies)的〈Cease to Exist〉等都是翻唱自曼森的歌曲。但最知名的音樂,應該是融合工業與哥德金屬搖滾的「瑪麗蓮曼森」(Marylin Manson),該團同名主唱不僅翻唱過曼森的歌曲,連藝名姓氏都直接取做曼森。據瑪麗蓮曼森表示,他的藝名結合巨星瑪麗蓮夢露(Marylin Monroe)與殺人狂曼森,是因為「他們身上都有黑暗面,但也都有美好的一面」。


上為瑪莉蓮曼森版本的〈Sick City〉,下為曼森原版

音樂之外,影劇產業更是時常借用這起駭人案件,2004年美國電影《迴轉遊戲》(Helter Skelter)、2014年德國音樂劇《曼森:夏日之仇》(Charles Manson: Summer of Hate),以及2016年美國電視影集《罪惡的靈魂》(Aquarius,暫譯)都是描述曼森案的故事。更有許多以獵奇、反道德為題材的B級「邪典」電影(cult film)以其為本,讓曼森的故事在他入獄40多年後,還持續活在他再也無法踏入的世界裡。

2014年81歲的曼森攝於獄中。(圖/維基百科)
2014年81歲的曼森攝於獄中。(圖/維基百科)

2014年81歲的曼森攝於獄中,額上刻了納粹的SS標記。(圖/維基百科)

但是,這並不表示此類音樂或相關影視作品,就與曼森的瘋狂理念如出一轍,每當有類似的連環凶殺案或集體槍擊案發生,無論是嬉皮、搖滾或電玩等娛樂文化,往往承受許多「教壞小孩」的罵名,但如果光是音樂就能將人變成泯滅人性的兇手,那世上喜愛披頭四的樂迷恐怕都已進了監獄。

因為,曼森本人正是披頭四的樂迷,他不但把他宣稱即將到來的種族戰爭稱為「Helter Skelter」,名稱完全複製自披頭四1968年的同名專輯《披頭四》(The Beatle)裡的〈Helter Skelter〉一曲,甚至將整個「家族」所住的農莊暱稱為「黃色潛水艇」(Yellow Submarine),也取自另一首披頭四的知名樂曲。

「曼森家族」成員仍潛伏社會

「曼森家族」當年含曼森在內僅有5人被定罪,還有不少未參與殺人的信眾潛伏在人群中。他的事蹟也不斷吸引更年輕的仰慕者追隨,2014年,時年80歲的曼森甚至傳出在獄中與26歲年輕女粉絲結為連理。加上近年大規模槍擊案的發生也越來越頻繁,不禁讓人擔憂,以殺戮為名的信仰究竟為何吸引人?

圖為當時最年輕的曼森信徒范胡登( Leslie Van Houten),2016年4月申請假釋被拒。(圖/美聯社)
圖為當時最年輕的曼森信徒范胡登( Leslie Van Houten),2016年4月申請假釋被拒。(圖/美聯社)

圖為當時最年輕的曼森信徒范胡登( Leslie Van Houten),她於2016年4月申請假釋被拒。(圖/美聯社)

究其原因,儘管音樂元素在此案佔有關鍵地位,曼森的行為仍難以化約出單一原因,他的悲慘童年、追求成名的渴望,當時躁動的社會氛圍和流行次文化等等,都綜合成種種不安因子,促成了這位美國媒體稱為「世上最恐怖的男人」之誕生。

然而比起60、70年代的美國,當前世界的貧富不均、族群衝突和極端主義毫無改善,反而更甚以往。也許正是這樣的環境,滋養了蟄伏在世上各個角落的「曼森信徒」,隨時等著血洗社會、引爆戰爭。


相關報導
7度上訴仍維持原判》美國今年首度執行死刑 伏法者遺孀曾是他的辯護律師
神奈川大規模殺人事件》兇嫌面帶微笑移送檢方 聲稱「不後悔犯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