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9月2日──日本簽署「降伏文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畫下句點,台灣命運再次改變

每隔一段時間,台灣的主權議題就會浮上檯面,紛紛擾擾70餘年。這座太平洋島嶼的歷史命運,在過去400年來發生過多次轉折,其中一次就發生在1945年9月2日,這一天,日本政府與軍方代表在美國海軍戰艦「密蘇里號」上簽署了「降伏文書」,無條件投降。

美軍投下2枚原子彈,終結二戰血腥夢魘

宛如巨大蘑菇的蕈狀雲,在一陣閃光與熱氣波爆開後,緩緩升起在日本廣島上空。3天後,另一顆原子彈也被投在長崎,這天是1945年8月9日。核反應釋出的熱能,瞬間摧毀彈藥落點半徑1.6平方公里內房屋,兩場核彈攻擊累計至少15萬人喪生。

同日蘇聯依據《雅爾達密約》,單方廢止日蘇中立狀態,進軍日據關東洲與滿洲國。蘇聯陣營倒戈擊碎日本當局最後一分信心,時年44歲的昭和天皇(御仁),連夜召開御前會議討論是否終戰。儘管陸軍大臣阿南惟幾領頭的軍方仍主張展開決戰,但考量到敵我差距懸殊,天皇最終決議:透過中立國使館向同盟國傳達日本投降意願。

8月15日正午12時,正在收聽廣播的日本民眾在聽完整點報時後,突然聽見播報員要求聽眾起立,因為接下來要播放的是天皇陛下親自朗讀錄製的《終戰詔書》。此時收音機旁的軍民紛紛起身、甚至有人雙膝跪地。這是日本歷史上第一次的天皇廣播,絕大多數日本人都是第一次聽見天皇說話,但內容卻是他親自宣告終戰的消息,表示接受中美英蘇四國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宣言》。

日軍宣告戰敗,移交殖民地

1945年9月2日在美軍中將理查·薩瑟蘭的監督下,由日本外務大臣重光葵在停泊於東京灣的密蘇里號戰艦 (BB-63)上代表日本政府簽署《降伏文書》。(Army Signal Corps@wikipedia/公共領域)
1945年9月2日在美軍中將理查·薩瑟蘭的監督下,由日本外務大臣重光葵在停泊於東京灣的密蘇里號戰艦 (BB-63)上代表日本政府簽署《降伏文書》。(Army Signal Corps@wikipedia/公共領域)

在美軍監督下,日本外務大臣重光葵在停泊於東京灣的密蘇里號戰艦 (BB-63)上,代表日本政府簽署《降伏文書》。(Army Signal Corps@wikipedia/公共領域)

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次郎,登上美軍停泊於東京灣的密蘇里號軍艦,在美國將軍麥克阿瑟的監督下,代表日本天皇與日本政府簽署《降伏文書》,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由各國所簽署的兩份《降伏文書》,後來分別存放在美國國家檔案館與日本江戶東京博物館

該降書以英文書寫,除宣示「日本大本營與所有日本軍隊及所有在日人管制下的軍隊,無論在任何地點,向盟邦無條件投降」外,也申明「天皇與日本政府統治國家之權力,應聽命於盟邦統帥」。受降儀式上,盟軍最高元帥麥克阿瑟代表同盟國發布《第一號命令》(General Order No. 1),內容中提及:中國(不含滿州)、台灣、法屬印度支那(中南半島)北緯16度以北境內部隊,應向同盟國中國戰區統帥蔣中正宣告投降。

日本在台北市公會會堂(今中山堂)舉行投降儀式。(維基百科)
日本在台北市公會會堂(今中山堂)舉行投降儀式。(維基百科)

1945年日本在台北市公會會堂(今中山堂)舉行投降儀式。(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中國再次爆發內戰 國民政府委派陳儀接管台灣

該月9日,蔣中正在南京接受駐紮於中國近百萬名日軍部隊投降,象徵長達8年的中日抗戰正式勝利,然而中國這個戰勝國,卻和散落在亞洲各處、未即時得知停戰消息的部分日軍有相同命運:在往後的日子裡繼續深陷烽火中。與此同時,中華民國政府委派陳儀前往台北,從時任台灣總督安藤立吉手中接管台灣。從日軍簽下《降伏文書》那一刻起,這座島上人民的命運又被推往未知局面。

隨降書簽訂,日方於東北建立的魁儡政權—滿洲國宣告瓦解,日軍也逐步退出於東南亞侵占的各殖民地。同月12日,日軍代表在新加坡舉行東南亞戰區投降儀式,然而被歸還區域免除遭日殖民命運後,再度淪為西方列強殖民地。在往後10年間,現今東南亞各國才各自發起獨立運動與戰爭,並於1950年代陸續擺脫殖民主、達成獨立。

降伏文書日方存本,現存於江戶東京博物館。(作者:World Imaging ,CC BY-SA 3.0)
降伏文書日方存本,現存於江戶東京博物館。(作者:World Imaging ,CC BY-SA 3.0)

降伏文書日方存本,現存於江戶東京博物館。(作者:World Imaging ,CC BY-SA 3.0)

戰後台灣主權爭議再起 從《舊金山和約》談起

同作為前日本殖民地的台灣,在戰後也有主權歸屬問題。雖然二戰在《降伏文書》簽訂時即宣告結束,但為處理日本在戰後的戰爭責任與領土歸屬問題,同盟國的48名成員國於1952年與日本簽訂《舊金山和約》,條約中載明日本放棄所占殖民地之一切權利與要求,其中也包括台灣與澎湖等島。但當時國共內戰甫結束,國際間對國共雙方誰擁有中國代表權仍無共識,因此中國成為少數缺席戰後和約簽定的戰勝國。

由於當時大多數國家仍承認中華民國政府為中國代表,因此台北當局另與日方簽訂《中日和約》,彌補未能出席舊金山和會所衍生戰後問題,目前中華民國外交部也以此做為持有台灣主權的例證。然而國際局勢瞬息萬變,197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日本正式建交後,日本外務大臣大平正芳在記者會上片面聲明,終止與中華民國政府簽定的《中日和約》。

葉公超與河田烈簽署的中日和約。
葉公超與河田烈簽署的中日和約。

葉公超與河田烈簽署的中日和約。

對此消息,外交部以中華民國政府是依循《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降伏文書》等協約,持有台灣主權,且上述協約均於1945年10月25日即執行完畢,因此日方單方面毀棄《中日和約》並無影響。北京當局則主張,中華民國已於1949年滅亡,且該政權實際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因此台澎主權也均歸其所有。

除前述兩種說法為,亦有台灣主權未定論者認為,日軍投降對象為全體盟軍,其主權未透過外交手續明確移交給特定政體,因此台灣實際上仍處於託管狀態;但坊間亦有以條約效力、國際法原則駁斥主權未定論說法。

以日軍簽訂的《降伏文書》為始,台灣從殖民地身份獲得解放。但在國內外各界對台灣主權看法各執一詞下,這座小島的人民走在實踐「自主、自決」的路上,仍是風雨飄搖。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頻被問台灣主權問題 柯文哲抱怨:台北市長的考試,卻被塞總統考卷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從外交部《開羅宣言》撤帖之爭議 看「台灣主權未定」論